正文 論企業並購的風險及防範(2 / 2)

(三)執行過程中,針對融資及支付風險

融資時收購方首先確定融資方案,是采用內部流動資金還是外部籌資資金。如設定為內部流動資金,優點是及時到位,但缺點為存在機會成本,占用收購方企業本身的流動資金。因此,在考慮資金結構時,應區分為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的比例、遵循資金成本最小化原則、長期債務成本與短期債務成本的合理搭配。購買方在掌握控製權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被兼並方的資源,采用允許對方管理人員的入股,既可以減少投資的壓力,又可以起到不流失關鍵員工的作用。

關於支付方式:一般有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購四種方式。現金支付會涉及到彙率、利率變動而引起的風險,股權支付則會引起本身企業的股權稀釋風險,杠杆收購則會引起債務風險。因此,在支付時,可考慮利用市場上的金融工具,根據企業自身的現金充裕程度、股權換股、舉債方式等合理確定綜合支付方式。

(四)在並購後的整合及資產剝離的必要性

規避並購的運營風險,涉及並購後的整合問題: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品牌、業務及管理等方麵。目標企業通過並購為了低成本擴張,增強自身的影響力,並購後優先運用知名品牌,或建立差異化的品牌戰略,擴大市場份額。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利用品牌的優勢,取得顧客的認同。從業務與管理方麵,組建符合公司戰略的組織架構,優化配置供應鏈的各環節,如采購、物流、銷售支持、生產製造等,運用統一的信息管理係統。從企業文化方麵,評估企業文化的相容性,在目標企業中公開發行宣傳刊物,宣傳企業曆史、宗旨、創業精神,達到並購企業自身的文化取代原目標企業的文化,消除文化的不確定性和差異性。人力資源:員工是第一位的資產,識別和保留關鍵員工是支持並購的必要措施。持續地、真誠地與員工交流消除他們的疑慮,通過激勵政策,或建議持股來保留關鍵員工,保持被購買企業人員的穩定,及技術力量、購銷渠道的穩定性。通過以上方麵的整合,達到企業文化的一致性,是並購成功必不可少的環節。

保持資產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是並購成功,達到優化配置的必要條件。如何保持資產的高效利用,剔除不良資產對整體的影響,綜合增強企業整體實力,優化資本結構,我們可以從資產剝離出發。

一種是並購前,對並購企業的事先評估,對其不符合並購要求的部分資產、債權債務進行剝離。隻對符合並購要求能加強整體能力的相關技術力量、生產設備、流水線、關鍵員工等進行並購,保證操作的簡單性,債權債務的單一性。例:對廠房等可不予以兼並,通過租賃等方式,減少資金的支出。人員上精減其富餘勞動力,增加績效,調動員工積極性。剔除個人股東資產如車輛掛靠,通過汽車政策予以解決個人管理者占用公司資源問題。經資產剝離後的資產並購至購買方,能夠最大程度發揮作用,減少浪費。

另一種是並購後的資產剝離。並購後的企業,經整合後,從戰略出發,依據多元化經營或專業化經營,區分營利資產和非營利資產。把不符合戰略經營方向的資產,相關非營利資產,可以是整體進行剝離,也可以是單項如廠房,設備,無形資產等進行剝離。以及對在建項目根據利潤趨向和利益趨向進行判斷後,再行處理。資產剝離後,出售相關資產,一能夠取得現金流入,增強企業償債能力,改善資產負債率、二能夠調整經營方向,降低運營成本、三能夠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利用率,體現出財務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莊盛華.企業並購中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措施的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06

[2]林英法,江忠蘭.資產剝離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1

[3]王蕾,甘誌霞.企業跨國並購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J].財會通訊,2012

[4]劉宗生.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控製[J].山東經濟,2007

[5]魏秋豔,姚嵐.對國企資產剝離問題的再思考[J].北方經貿,2003

[6]嚴豔,我國企業並購現狀及措施思考[J].企業家天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