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上胡錦濤重點強調要重視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如今金融市場是以利潤來評價經營成果,而且金融市場是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而農業行產業收益周期很長,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國有商業銀行資金很難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在發達城市競爭力不強,因此更多的投資於農村經濟,能夠一定程度的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支持。在當前市場經濟體製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民營金融機構能夠有效防止農村資金外流,不僅能夠為農民提供一定數額的農業貸款,以保證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經營,盡量縮小農業經濟城鄉距離,還能提高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經濟效益和業務貸款能力,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三)推動農村金融業務改革,增強支農力度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業務比較單一,很多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業務不是針對農戶,農戶很難享受到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因此要推動農村金融業務體製的改革,保證農戶是農村金融機構業務收益的重要對象。首先,央行應該適當降低或減免農村信用社法定準備金的收取,對農村信用社金融投資業務範圍嚴格控製,保證農戶能夠獲得更多的貸款機會;其次,農業銀行信貸業務要更加支持農村,郵政儲蓄銀行開放更多小額貸款業務,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融資和貸款渠道,以促進農戶投入到農村經濟發展中去;最後,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的相關政策針對農戶要完全開放,三農問題主要就是針對農民問題,就應該讓農村金融服務更好的為農戶服務。
(四)健全農業保險策略,降低農業投資風險
農業投資保險主要指農業生產者支付小額度保險費用,將損失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農業經營業務資金流動性特點使商業經營資金很難投資到農業經營活動中,而且農業資金流動性的特點促使農業經營業務發展農業保險更加重要,農業保險能夠保證資金安全,同時也能提升農民的經濟地位和經濟信用。農業保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出台相關政策對其加強管理,政府和農村信用社共同協作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及投資風險。
(五)政府加大財政支農力度
農村基礎設施及投資環境需要建立並改善,這是吸引資金、防止資金外流的重要保證措施,政府要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保證農村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場所,盡最大努力控製農村金融資金外流,通過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維護,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投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去,最大程度的降低農村資金外流對農村金融支農的影響。
三、結束語
我國農業發展機製已經逐漸完善,而且在十八大後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更快,這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而金融是現代經濟市場的重心,自然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重要的影響,而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對農村金融支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利於農村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金錢,羅文凱.農村資金外流對農村金融支農的影響分析[D].安徽農業科學 2013
[1]梁邦海.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及其效率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1]謝瓊.農村金融:體製突破與機製改進[D].華中農業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