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效益 保證財政資金安全(2 / 2)

(二)財政資金管理的原則

1、公開性

財政資金使用政策、安排數額、實施情況等信息公開。做到環節清晰、過程課件、信息公開、運行透明。

2、收支兩條線

具有執收執罰職能的單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含政府性基金)和罰沒收入,實行收入與支出兩條線管理。

3、集中管理

通過建立資金管理中心,加強資金的宏觀調控,盤活存量資金,調劑資金餘缺,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財務費用,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4、統一調撥、統一運用

以確保高度發揮資金效能便於有計劃的統一運用,與靈活調撥。

三、改進財政資金管理的具體舉措

(一)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管理機製

隻有通過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製度改革,規範理財行為,才能在全麵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管理效益上更有保障。製度建設對所有財政資金從適用範圍、資金管理、開戶申請、財務核算、監督檢查等方麵做了詳細規定,切實加強了資金管理,增強資金運行透明度,完善內部程序,建立規範有序、責任明晰、運作高效的理財機製。加強資金管理的基本製度建設,保證財政資金管理的科學性、高效性和規範性。

1、堅持民主決策,完善公眾參與製度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機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為防止財政資金使用上擠占挪用等違規現象的發生,對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實行全麵的監督和有效控製,使所選擇的項目科學合理,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建設和資金的有效使用。所用的重大決策,都要深入的進行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和充分論證,最後又民主集體討論決定。

2、績效考核製度

采取科學的方法,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工作實績和由此帶來的諸多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結合實際建立和完善財政資金支出使用的績效考評體係以及相關的評價機製。將績效考評的結果主要用於財政資金管理工作的反饋、調整和工作改進。

3、過錯責任追究製度

為嚴肅行政紀律,規範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促進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精神,將責任追究製度應用於財政資金管理,增強財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時追求追究過錯責任人的行政、經濟責任。

(二)強化財政資金的支出管理

1、重新界定財政支出的範圍

政府重視改變職能,改進政府支出的範圍明確政府各級部門的財政支出的範圍,將財政支出的規模控製在一定的限度內;同時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開支範圍和標準。控製好財政支出的規模。

2、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經濟建設的優先地位,確保經濟建設支出在財政支出的比重,繼續發揮其在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主導地位。第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比重。避免財政農業投入比重下降的比重,使財政農業收入增長高於同期收入的增長。第三,繼續重視教育建設。提高教育經費的比重,繼續支持教育建設。第四,調整行政支出的增長,壓縮不合理支出。

3、提高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第一是要引進市場競爭機製,改進財政支出治理管理辦法。集中統一采購製度,形成規模采購,采購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提高其透明度。第二,要在政府采購預算編製中逐步推行零基預算法。在每一年初根據掌握的信息基礎上,擴展或縮減支出規模,然後重新編製以後年度的資金分配計劃,提高資金的管理效益。四是要硬化預算約束,建立效益評估係統。

(三)強化財政資金監管

建立健全政府內部的財政資金監管體係,努力建設決策科學、運行規範、監管嚴格、透明公開、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的財政資金監管機製,從而完善資金分配製度、強化資金分配程序的公正、規範資金運行過程、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本光,安玉虎.規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淺析[J].財會通訊,2010(04)

[2]潘濤.公共財政框架下我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問題[J].生產力研究,2009(17)

[3]熊波.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的財政轉移支付:理論、現實與出路[J].經濟體製改革,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