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尚不熟練時,可通過暗示,引導孩子正確指出五官。
父母念兒歌時,速度稍慢。
孩子正確完成動作後,父母要及時表揚。
附:兒歌
指五官
眼睛在哪裏?眼睛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嘴巴在哪裏?嘴巴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耳朵在哪裏?耳朵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眉毛在哪裏?眉毛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鼻子在哪裏?鼻子在這裏,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
4.歌曲:《小手不見了》
促進孩子對小手、小腳的認識,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讓兒童坐在小椅上,把手藏在背後,成人唱歌。成人邊唱邊找孩子的小手,當說到“賭”時,孩子將手伸出來,唱到“拍一拍”時,按音樂節拍拍手。
第二段的表演方法,基本與第一段相同,隻是把腳縮在椅子旁,然後伸出。唱到“踏一踏”時,讓孩子踏踏足。
附:歌曲
小手不見了
小手在哪裏?小手在哪裏?小手不見了,
小腳在哪裏?小腳在哪裏?小腳不見了,
小手不見了。賭!小手在這裏,
小腳不見了。賭!小腳在這裏,
小手在這裏。小手拍一拍,小手拍一拍。
小腳在這裏。小腳踏一踏,小腳踏一踏。
剛開始時,許多孩子可能還沒等到成人唱到“賭”就已將小手、小腳拿出來亂動,成人可先協助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如用手握住孩子的雙手放在他背後,到規定處再伸出來,對年齡稍小的孩子也可在唱到“賭”時拍拍孩子雙手、雙腳,讓他看看自己的小手小腳,告訴他小手(腳)在這裏。
5.不哭,不哭
培養孩子對同伴友好的感情。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家長拿起洋娃娃,裝作不小心掉地上,家長拾起洋娃娃,拍拍它,作撫慰狀,並對孩子說:“娃娃摔疼了,寶寶快哄哄他。”引導孩子把玩具當做活娃娃。或是模仿大人輕輕拍拍孩子。
同情心是社會情感的重要內容之一,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是發展幼兒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麵。父母可經常通過這種擬人兒的遊戲,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6.寶寶別害怕
啟發孩子學走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
讓孩子站在學步車中,爸爸站在車前,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鼓勵孩子向前走。或讓媽媽牽著孩子的手學走步。
附:兒歌
寶寶別害怕
寶寶學走路,
膽小怕起步,
翹起屁股伸出手,就想有人扶。
挺起小胸脯,
寶寶別害怕,
一二、一二邁開步,
吾吾會保護。
家長要注意路上有障礙物及高低不平處要避開。
媽媽在孩子的身後給他叫著“一二”的口令,激勵孩子。
當孩子成功地走完一段距離後,家長要表揚他。
7.拔河
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的自信心。
爸爸和孩子麵對麵坐著,各自拉住毛巾的一端,分別向自己方向拉扯。媽媽可坐在孩子身後協助孩子拔河。
家長控製好力度,先一鬆一緊地使勁,使孩子身體前後仰合。在適當的時候,爸爸鬆開手或身子向前傾倒,假裝被孩子拉過丟了。然後爸爸媽媽給寶寶拍手,鼓勵他。
此遊戲使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經過努力後獲得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形成自信的個性心理特征。
8.玩具不見了
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促進思維萌芽。
把一些玩具當著孩子的麵藏在被子後麵、桌子下麵或枕頭下麵,讓孩子去尋找。
準備一個紙盒子,裏麵裝著各種小玩意,當著孩子的麵把它最喜歡的玩具放人紙盒中,蓋住盒蓋,遞給孩子,讓孩子在各種玩具中把他喜歡的玩具挑出來。
鼓勵孩子的探索活動,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孩子獲得對周圍事物更多的認識。
9.學翻書
培養寶寶對圖書的興趣。
訓練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
在寶寶情緒愉快時,挑選一本顏色鮮豔、構圖簡單的嬰兒畫冊52放在他麵前,翻到有孩子感興趣的小動物圖案的一頁,讓孩子看畫麵、吸引他的注意力。
當著孩子的麵合上畫冊,告訴他:“蝴蝶飛走了,我們一塊去找它吧。”
家長示範一頁一頁翻書,每翻一頁,讓孩子看看有沒有要找的小動物圖案。
當翻到尋找的動物圖案後,家長表現出興奮的樣子:“找到了,原來小蝴蝶藏在這兒。”
重新合上畫冊,讓孩子模仿翻書的動作。
要耐心地示範給孩子看,保持孩子翻書的興趣,堅持訓練即可。
10.把沙發當成彈簧床
此階段的Baby在沙發上即使站得很穩也會搖晃不定,所以不妨在上麵跟嬰兒玩彈簧床遊戲。父親抓著嬰兒的兩腋,讓他盡情享受彈跳的樂趣。彈跳中偶爾做些變化,讓他在父親的膝上著地。也可以把墊被折疊起來代替沙發。
11.抓晃動中的玩具
用蠅子綁著玩具,拿到嬰兒的頭頂上搖晃。開始慢慢地搖,讓嬰兒容易抓到,習慣後再慢慢增加速度。
12.在爸爸和媽媽之間蕩來蕩去
爸爸跟媽媽麵對麵坐好,媽媽抓著嬰兒的雙腋,讓他麵向爸爸站好。一開始,媽媽一邊對嬰兒說“去摸爸爸”一邊把手放開。在嬰兒還沒有坐下丟的時候爸爸趕快接住,再讓他麵對媽媽,反複地做這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