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過程中,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孩子如果膽小,家長應放緩搖椅子的節奏,並鼓勵孩子勇敢一些。
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7.追趕遊戲
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
促進孩子爬行能力的發展。
取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在上麵係一根蠅子,把玩具放在孩子麵前,吸引他的注意。
慢慢拉動玩具,讓它離孩子越來越遠,直到孩子用手夠不著為止。
鼓勵孩子爬過來抓住玩具。
成人不要過快地拉動玩具,使孩子總也抓不到,失去遊戲的興趣。隻要孩子能爬幾步媽媽就可以停下來,讓孩子抓住玩具,同時要表揚孩子:“寶寶真能幹。”
8.自己吃
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
準備一些爆米花、餅幹、盤子、杯子和勺子。
把餅幹放在盤子裏,鼓勵孩子自己用手拿餅幹吃。
教孩子用杯子喝水。由成人扶著杯子過渡到孩子一起扶著杯子。
在碗裏麵盛上半碗爆米花,給孩子一把勺子讓他先拿著勺柄玩,然後慢慢教他持勺舀米花。
孩子剛開始訓練時,母親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稚拙和添亂就堅持喂孩子,剝奪他學習的好機會。
不要讓孩子拿掉在地上的餅幹以及撒在桌上的米花吃。
9.聽命令
讓孩子了解“聽命令”這種行為規範。培養孩子自我控製的意識,發展孩子的情商。
和孩子麵對麵坐著。遞給他一個玩具,稍後,家長鼓勵孩子將玩具交給自己,孩子做對了,家長可摸摸孩子頭或以食物表示讚揚。
在床頭放置一件玩具,媽媽和孩子坐在床的另一頭。媽媽指著玩具,說:“把玩具拿過來。”讓孩子爬行拿到玩具。
當寶寶去拿一件他不能動的物品時,家長及時對他說:“不能動”,並做出搖頭的動作和不高興的表情。如果孩子繼續拿東西,就用比較嚴厲的語氣再次重複命令,同時製止他。
通過訓練,讓孩子了解哪些行為受讚賞,哪些行為不受讚賞,讓他懂得並服從大人的吩咐,為將來建立規則意識打下基礎。
訓練中家長不要操之過急,開始可邊發出指令邊示範,也可以借助手勢幫助孩子理解,直到孩子完全隻依靠語言,就能準確做出相應動作為止。
10.攻城
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孩子麵前擋上幾塊硬紙板(注意使硬紙板很容易推倒)。
家長在紙板的另一邊叫寶寶的名字,引導孩子推開紙板爬過來。
孩子爬過來之後,家長應對孩子的行動表示鼓勵,如說些讚許的話,抱抱孩子,親親他,或是給一件他喜歡的玩具。
擋在孩子麵前的紙板可能會使孩子產生某種恐懼,家長應用親切的聲調安慰他,引導他推開紙板。
注意剪掉紙板的尖角,避免戳傷孩子。
11.裏麵都有什麼?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讓他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
取一個回形罐頭盒,在裏麵放進兩個鈴鐺。將罐頭盒在孩子麵前滾動,引起孩子的興趣。
將罐頭盒遞給孩子,打開盒蓋,取出裏麵的鈴鐺給孩子看看,讓他搖搖。
引導孩子將鈴鐺放入罐頭盒內,蓋上盒蓋。
讓孩子用手推罐頭盒或用腳踢它。
調動寶寶的好奇心,使他對周圍環境充滿探索的渴望,善於主動發現事物的特征,在不斷獲取周圍環境中的知識與信息的同時使他們的觀察力、思維能力也獲得發展。
12.寶寶看電視
將視覺、聽覺協調統一起來,給孩子良好的視聽環境。
讓孩子習慣體驗新奇的刺激。
選擇一些畫麵穩定,優美的鏡頭給孩子看,在看電視的同時,母親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並告訴他畫麵上事物的名稱。
孩子距離電視不能太近,一般要在2~3米為宜。
看電視的時間不要過長,每天看5~10分鍾為宜。
畫麵要優美,變化不能過快,音量不要過高或過低。
13.讓嬰兒學習爬上爬下
當嬰兒會爬後,可以讓他玩上坡、下坡的遊戲,或讓他在凸凹不平的地方爬行。可能的話讓他到外麵爬,如果找不到地方,可以用棉被或木板(桌子)做成坡度讓他上下爬動。剛開始的坡度不要太斜。
14.玩爬行追逐遊戲
跟嬰兒玩爬行追逐遊戲。玩時可以是媽媽追嬰兒,也可以是媽媽在前麵爬,不要讓嬰兒追到。如果媽媽速度加快,嬰兒的速度也會增加,被抓到時,媽媽將他抱起來,同時說:“被抓到了。”
15.爬過媽媽的身上
媽媽背對著嬰兒躺好,回過頭來跟他說:“過來這邊,過來這邊。”用手或玩具吸引他,讓他爬過媽媽的身上。剛開始媽媽可以躺著或趴著,這樣比較低,嬰兒容易爬過。
16.在椅子後麵玩躲貓貓
找一個可以露出部分身體的東西,媽媽躲在後麵叫著嬰兒的名字,當嬰兒爬到身邊時,就將臉露出來笑著喊“哇”。
17.可以推也可以坐的玩具箱
能讓嬰兒使盡全力向前推的玩具,對提高嬰兒的運動能力很有幫助。準備一個底部淺、麵積大、他剛好推得動的箱子。如果把他放進箱內,他一定很高興,而且會想辦法自己進去。在遊戲中,他將學會如何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