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自體脂肪顆粒移植矯治顳區凹陷(1 / 3)

應用自體脂肪顆粒移植矯治顳區凹陷

整形美容

作者:張芹 申福定 梁傑 彭智

[摘要]目的:探討因外傷等原因致顳區軟組織缺損,進行自體脂肪顆粒移植填充的修複療效。方法:采用腫脹麻醉技術,低壓注射器抽吸脂肪顆粒,鹽水洗滌過濾,將純化後的脂肪顆粒超量填充顳部凹陷。結果:因各種原因致顳部軟組織缺損患者12例,進行自體脂肪顆粒移植後效果:術後未發現有感染、壞死及液化等症狀。經隨訪3~6個月,患者均對充填區外觀滿意。其中10例經1次移植,餘2例經2次移植完成。結論:自體脂肪顆粒移植矯治顳部的凹陷能夠獲得良好和穩定的效果。

[關鍵詞]自體移植;脂肪顆粒;顳區凹陷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5)01-0001-03

外傷等原因致額顳部軟組織缺損,過去修複此種類型凹陷通常是采用自體皮瓣、肌瓣移植等,但皮瓣臃腫,供區易瘢痕明顯,外形不對稱,創傷大。自體脂肪顆粒具有來源廣、無排斥、操作方便、注射移植損傷小,患者恢複快,且無需住院等優勢,用於人體充填材料。本文通過總結病例應用自體脂肪顆粒移植修複額顳部凹陷的體會,探討自體脂肪顆粒植入額顳部凹陷方法。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齡25~50歲,平均37歲。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體脂肪顆粒充填額顳部缺損區。其中,3例外傷後致左顳區顱骨骨折並軟組織缺損,進行鈦板顱骨重建,現遺留左顳區凹陷,麵部不對稱。

2 手術方法

術前根據軟組織凹陷的程度及特殊性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治療的過程,使其知情為達到最終的治療效果可能需要進行2~3次注射,每次注射間隔時間為3~6月,配合醫生治療。並於術前拍照。

2.1顳部凹陷缺損的評估

根據患者顳區凹陷程度及麵積,對所需要移植的自體脂肪顆粒數量進行估計,然後美藍標記充填受區及脂肪供區。

2.2脂肪顆粒獲取和處理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右側大腿內側,15號尖刀片切開約0.3cm長小切口,進行腫脹麻醉(0.9%Nacl 500ml、2%利多卡因10ml、0.1%腎上腺素0.5ml,5%碳酸氫鈉3ml),注射器從遠端均勻注射腫脹液,直至皮膚發白變硬呈橘皮樣外觀。將直徑為3mm的鈍頭吸脂針插入皮膚切口中,並連接5ml注射器,拉開注射器內芯形成負壓,止血鉗鉗夾固定。在皮下脂肪層與淺筋膜層,扇行反複抽吸脂肪,動作輕柔,以免損傷脂肪顆粒。取得所需足量脂肪顆粒後,供區加壓包紮。將抽吸的脂肪顆粒置於針筒中,靜置3min後,排出下層的腫脹液、少量血液及破碎的脂肪顆粒,生理鹽水漂洗2次,靜置。將純化後的脂肪顆粒分裝在1ml注射器,在脂肪顆粒注射時留用。

2.3脂肪顆粒注射移植

受區進行常規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後,在標記的注射範圍內,選用3mm鈍頭注射針,從皮下層、顳淺筋膜層、肌肉層進行多層次、多隧道、多點的扇形注射方法,使脂肪顆粒均勻分布在充填區域,注射方向與顳部麵神經走向平行。

2.4術後處理及隨訪

注射後不需要加壓包紮,以敷料覆蓋切口,常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術後3個月,對凹陷未完全改善的部位進行第二次脂肪顆粒移植技術。方法同第一次自體脂肪顆粒移植。

3 結果

患者右顳區凹陷,采用自體脂肪顆粒移植填充2次後,經隨訪3月,患側恢複飽滿外形,與健側基本對稱,未發現感染、包塊及其他並發症(如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