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的寶寶。寶寶對情感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不高。原因可能有:寶寶太小;或者是寶寶很少接觸人,性格太內向;再有就是你平時不很關心寶寶,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有待提高。你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再愛寶寶多一些、讓寶寶多接觸人,讓他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區別自我,學會建立和他人的關係。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寶寶是否能“區別自己”,最好的標誌就是:在您和寶寶分離的時候,寶寶是否有強烈的依戀表情。如果有,說明寶寶可以區別自己了;如果沒有,說明你給予寶寶的感情和愛還不夠。你需要引起重視。
2.6~11分的寶寶,他能很明確地認識情感,也懂得“愛“,但需要你幫助他
了解情感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你可能需要注意在乎時生活中幫助寶寶建立對周圍環境或人的信任關係,同時你需要對你平時的行為反省一下,是否對寶寶有特別粗暴的言行,如果有就要立即改變。
另外,這樣的寶寶不是很容易適應新環境,當你帶他進入一個陌生環境時,你不要一來就要求寶寶去和陌生人打招呼,而且陌生人的熱情反而會讓寶寶更難以適應。你最好抱(牽)著寶寶,很隨意地和你的朋友閑談,但要隨時關注寶寶,適當的時候給予寶寶積極的鼓勵和幫助,帶寶寶一塊兒參與到新環境的遊戲中。而不隻是簡單的口頭鼓勵“去吧!沒有關係,和小朋友一塊玩!”除了語言的鼓勵,最好你和寶寶一起參與。
3.≥12分的寶寶,您的寶寶一定是一個非常可愛而且很懂得愛的孩子,這樣的寶寶容易得到來自環境中更多人的愛,情感發育會比較健康。你需要做的是幫助寶寶學會主動探索、遊戲和學習。當進入一個新環境時,不太需要你的引導和示範,你給寶寶一個目標,就讓寶寶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吧。比如,寶寶特別想玩穿紅衣服小朋友的你,你可以鼓勵他去,但怎麼做,你沒有必要告訴他。先讓他自己去試試,如果遇到困難再給孩子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測試一下你寶寶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隻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如果你的寶寶有半數以上“符合”上述條件,有可能是缺乏耐性寶寶。
1.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征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3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漫性。
暴力性: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誌,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誌薄弱。
散漫性:注意力低下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2.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第一,爸媽言傳身教。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第二,勿包辦代替。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第三,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第四,重過程甚於重結果。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複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第五,別對孩子過分期望。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第六,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煉,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第七,玩益智玩具。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孩子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