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安是否有誇大之嫌”
“洋煙、錢財都在內務府暫放,店鋪也已貼上封條,你們可以親自去查看”
事情的緣由說清楚了,諸臣雖然未盡信服,但也無話可說,洋煙之禍確實不能以正常手段處理。
見眾臣都沒有意見,奕緯決定趁熱打鐵,宣布了新的任命。
“長豐安補九門提督,五城兵馬司脫離於都察院之管,設統領一人,由於全接任,福海升任禁煙局總管”。
“陛下,貝勒奕繪雖有罪但在八議之內,他即已冤死,行凶者不論罪便已不妥,怎麼還要升官”,文孚仍不死心,試圖再次挑戰鹹豐的權威。
八議,古有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奕繪屬於議親、議貴之列。
平日裏一向恭謹的文孚竟屢屢與自己做對,奕緯很是氣憤,剛把你侄子升了官,你不光不表龍恩,反而處處與朕做對,看也不看的道,“往後但有與洋煙案牽連者不入八議之內”。
這下諸王們不淡定了。
肅親王永錫、儀親王永璿、成親王永瑆、定親王綿恩等一眾親王、郡王集體出班跪倒。
“臣請萬歲收回成命”
“你們這是”,沒想到諸王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奕緯愣住了。
諸王的反對並非為貝勒奕繪,更多的是為他們自己的權益考慮,一個參領不經過宗人府的判罰,就可以殺掉一個貝勒。今天可以說是誤殺,以後呢,這是不是一個清洗異已的開始,鹹豐根本不留餘地的做法深深刺激了諸王。
丫片該禁,奕繪該死,長豐安可以不罰,於全可以不殺,但無論如何不能升官。
雙方較上了勁。
這種場麵超出了滿朝文武的討論範疇,以明亮為首的滿臣,和以曹振鏞為首的漢臣集體失聲,讓奕緯非常的被動。
今天又要失敗了嗎。這點事麵對阻力都這麼大,以後洋務運動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奕緯忽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自己若是再這麼執迷不悟下去,這些人會不會聯合起了廢了他這個有名無實的皇帝。
為了怕局勢失控,奕緯做了讓步,長豐安降級留任,於全罷官,禁煙局成立一個新衙門,但主官由內務府總管阿克當阿擔任,福海任副職。
諸王奈何不了鹹豐,把矛頭對準了明亮,彈劾明亮所薦非人,讓天子聲名受損,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明爭暗鬥,明亮終於如願以償的致仕了。
“臣彈劾軍機大臣、禮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文孚”,眾人都已為事情已經定了,沒想到大學士曹振鏞又起波瀾。
“他有何罪”
“臣彈劾他蠱惑言官,曲解聖意”
“文孚,你可知罪”
“奴才知罪,奴才的確沒能理解聖意”
“僅是沒能理解嗎,看來你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的錯誤,這樣吧,革去你左都禦史之職,毋庸在軍機處行走”
按奕緯的本意是想將文孚一擼到底,可必竟是兩朝元老,怕諸位老臣寒心,隻好先如此處置,等琦善到了一並處理。
朝堂上的勾心鬥角讓奕緯操碎了心,為什麼要在這自己不善長的領域裏掙紮呢。算了,即然改變不了,也不願被改變,就與他們相安無事也好,還是去編織自己的夢想吧。巨艦、大炮、米尼槍、蒸汽機、鐵路、化肥、、、、、趕快去分享工業革命的成果,槍杆子在手,天下我有,隻是這第一波抵津的洋人何時才能到達啊。
改革者首先麵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即得利益者群體,與之對應的,必須要拉籠一幫新興階級,大清的新興階級在哪,還在奕緯的想象中,今天的朝堂,奕緯必然是失敗的一方。
有句名言,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沒有相應的實力和手段,想要動別人的蛋糕,是絕對辦不到的,這是三歲孩童都懂得的道理。
這次風波清理了許多不稱職的官員,奕緯借此提拔了許多自己人,包括許多年輕人,不過有一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陳官俊也被人彈劾了。
彈劾人就是當初舉薦陳官俊入軍機的托津,在倆老頭的冷眼旁觀下,發現鹹豐帝對陳官俊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經過了鹹豐帝幾次暗示後,托津一想得了,也別讓萬歲爺發話了,便一手包辦了舉薦和彈劾。
傅繩勳當初的回報也得到了補償,頂上了琦善空出的山東布政使,連升了五級。
老明亮致仕了,曹振鏞成功補上了領班大學士,兩廣總督阮元又接了曹振鏞的缺,空出來的兩廣總督,和下南洋的鬆筠,以及倒黴的陳官俊。最近一係列的人事變化,這朝局讓人越發看不透了。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更新不穩定,望諸位網友見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