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是一種人生至美
健康箴言
作者:班俊義
陸遊《老學庵筆記》裏有一則很有趣的故事。呂周輔言:“東坡先生與黃門公(蘇轍)南遷,相遇於梧、藤間。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歎,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在麵對顛沛流離的人生憂患時,蘇軾以豁達淡泊的心態樂觀地麵對生活,從容而不急進,自如而不強求,穩重而不浮躁,堅韌而不墮落。而他的弟弟黃門公,此時卻以消沉悲觀的態度對待生活,看到的是處處蒼涼,陷入痛苦的深淵中,而難以自拔。
古語雲:“心悅則物美,心悲則事哀。”人生一切境由心生,心態決定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使人獲得一種靈魂上的升華。從蘇軾身上,我們品味到恬淡也是一種智慧。智慧的人生,就在於能夠理智地取舍,恬淡地保持一顆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正如諸葛亮所說的“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心態;洪應明所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愜意;王陽明所說的“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灑脫;朱熹所說的“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淡泊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是對人生的一種堅守;它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誘惑,律己寬人,謹慎執著,永葆人性本色。人生在世,求恬淡二字,不亦樂乎?能夠擁有恬淡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至善至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