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我已經很努力了,可學習成績還是一點也沒提高,難道我就比別人笨?”其實並不是這些同學不夠聰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
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學習的效率。俗話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可見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於孩子的學習很重要。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才,並且希望像尋找靈丹妙藥一樣獲取成功的訣竅。然而,世上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也沒有保證人人都成才的學習秘訣,但是,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是有的,它是幫助廣大青少年成才的階梯。
在教育史上,前人積累了很多有效的學習方法,然而學無定法,適宜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正像每個人的指紋一樣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可以說,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因為正確的方法首先是適合自己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應該對自身有個清楚的認識,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有個客觀的判斷和明確的分析,找到自己的學習弱點和不足,以便對症下藥。
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於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所以容易糊裏糊塗,亂抓一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總之,對自己學習狀況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不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和潛力的發揮。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個人因個性特征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所不同。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不要照搬照抄別人的方法,別人的方法僅可提供參考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有的人喜歡在空曠的大房間裏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裏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隻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
從生理上來說,每個人的生物鍾是不同的,應該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時間和最佳的學習狀態,然後把艱深的學習內容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盡可能安排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屬於“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於“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有的學生由於對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不清,在學習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俱疲,結果往往付出了很大努力,卻收獲甚微。
高中時,我有一位女性同窗,此人在學習上可謂認真、勤奮。那個年代學習環境和現在的孩子沒法比,為了省電學校通常在下晚自習之後就熄燈了。該同學每周都從家裏帶來一大捆蠟燭,然後在熄燈之後趴在被窩裏,把蠟燭點在床邊上繼續學習,基本上每晚都學到兩三點。那個時候大家睡的是通鋪,有一次她學到深夜累得不行了,就打起了瞌睡,不小心碰倒了蠟燭,結果火苗一下子就把被子點著了,最後驚醒了全宿舍同學起來一起滅火。雖然那次火災沒有造成大的傷害,但是還是讓大家感到後怕。縱然如此用功,甚至差點搭上身家性命,可她的學習成績並不好,甚至處於班裏倒數。當時連老師都勸她改變一下學習方法,可她意識不到,一如既往,最後高考失利也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