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主要症狀
鼻竇炎是前額竇和頰竇感染。小寶寶鼻竇發炎的機會很少,因為它們並未發育完成,較大的寶寶通常在感冒、咳嗽或喉痛時並發鼻竇炎。由於所有鼻竇的內襯和鼻子是同一個黏膜,而且和喉嚨的上方連接,因此這一部位的感染很容易蔓延。鼻竇亦有小孔通到鼻子,當寶寶感冒時這些小孔可能會阻塞、感染。如果寶寶流青黃色鼻膿,便是感冒波及鼻竇了,常見症狀有清鼻涕變為青黃色膿狀的鼻涕;兩頰會痛;頭動時會痛;略微發燒、鼻塞。寶寶的鼻子裏,如果有,鼻涕會有惡臭並帶血。如果拿不出異物,要立即送寶寶去醫院治療。如果不是由異物引起,可以給寶寶吸溶在熱開水內的薄荷晶體的蒸氣,注意別讓寶寶碰翻碗。
口腔、咽喉常見病
口角炎
◎主要症狀
口角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爛嘴角。多發於冬春季,寶寶發病率較高。初起時寶寶常感嘴唇發幹,隨後可出現裂口而引起少量的出血,以後形成結痂。如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白色糜爛區。如果合並了細菌感染,局部可出現紅腫、下頜淋巴結腫大,嚴重的寶寶還會出現發熱。
◎護理要點
對於患口角炎的寶寶,媽媽要注意給寶寶多吃含維生素B2的食品(因為維生素B2具有保護皮膚黏膜的作用),如瘦肉、雞蛋、豆類、水果和新鮮的蔬菜等。口角糜爛嚴重的寶寶,可給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漿、稀米粥、爛麵片湯、雞蛋湯等。要讓寶寶多喝水,最好喝些白糖水、果汁及蜂蜜水。對於糜爛嚴重的或已經感染的寶寶,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媽媽要照醫生的囑咐按時給寶寶吃藥。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在吃飯前後和睡覺前要讓寶寶用溫鹽水漱口。可用蜂蜜、豬油或香油兌上一半開水塗抹在口角和嘴唇上,以保持局部皮膚潤滑。對糜爛區,可塗金黴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來。
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一種黴菌引起的,因為這種菌是白色的,形狀是長形、成串排列的,所以也叫白色念珠菌。口腔黏膜有白色的點狀或片狀物,它附著在黏膜上。會融合成大片白膜,邊緣不充血。這種白膜不易擦掉,如果強行剝落,則露出粗糙、破損的鮮紅色黏膜麵,並有出血現象。“鵝口瘡”多發生在兩側的頰部,在比較多的時候,可發展到舌、牙齦、齶部等。有時還可延伸至咽喉、氣管和食道。
◎怎樣區別鵝口瘡與“馬牙”
鵝口瘡是因感染引起的,會融合成大片狀的白膜,也會產生疼痛,寶寶在吃奶時會出現拒乳現象,發生的部位多在寶寶口腔內的雙頰部。“馬牙”是上皮細胞的堆積物,所以呈黃白色的小顆粒,不融合成片,也不會產生疼痛。發生的部位多在牙齦上。
◎寶寶患了鵝口瘡怎麼辦
鵝口瘡治療及時而且得當很快就會痊愈,反之可沿消化道和呼吸道蔓延到咽、食管、氣管、肺等部位。這時寶寶還會出現嘔吐、腹瀉、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鵝口瘡”的常見治療方法有:製黴菌素塗口腔,用25萬單位製黴菌素溶解到兩毫升溫開水中,用棉棍塗抹“鵝口瘡”的患處,每天3~4次。一般2~3天即可痊愈。也可用1%的龍膽紫抹在患處,每天兩次。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龍膽紫的顏色,而影響觀察寶寶病情的變化。
不論給寶寶的口腔中塗什麼藥,都應在喂奶後半小時,因為剛剛吃完奶就塗藥,異味會引起新生寶寶嘔吐,而喂奶前抹藥,會因馬上吃奶,將剛抹的藥被奶水衝掉而影響效果。如果黴菌已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要請醫生給予寶寶全身性的製黴菌素治療,並配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喉炎
◎主要症狀
喉炎是指喉頭或音腔發炎。許多較小的病毒或細菌經喉嚨進入人體會迅速感染喉頭。最明顯的症狀是嘶啞、幹咳,有時也會發燒。喉炎並不嚴重,即使是其他嚴重感染的一部分,如扁桃腺炎或支氣管炎也會在一周內康複。但是對較小的寶寶而言,喉頭腫脹會阻塞呼吸道而使呼吸困難和引起嘶哮,這是很嚴重的並發症,要做緊急處理。
◎護理要點
給寶寶量體溫,如果超過38℃則表示有其他感染。同時注意寶寶是否有嘶哮的哮咳。若有,要盡早去醫院。如果可能,使寶寶的房間保持潮濕。打開窗子讓空氣流通,這樣可以有效抑製幹咳。避免讓寶寶大聲講話。可以用玩遊戲的方式讓全家人說悄悄話。給寶寶足夠的熱飲來舒暢喉嚨。試試熱檸檬加蜂蜜或果汁加溫開水。
喉痛
主要症狀喉痛通常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是由鏈球菌造成的扁桃腺炎引起,亦可能由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其他部位的發炎如喉炎等,也會引起喉痛。如果寶寶對鏈球菌敏感,而在喉嚨有鏈球菌感染時,有可能引起腎髒炎和風濕熱等並發症。
◎護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