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留言

茶客留言

作者:楊孔翔等

楊孔翔(山東曲阜)

讀罷畢星星先生的文章《尊重窮人是正派社會的修養品格》(《雜文月刊》2012年4月下),認為說出了不尊重窮人的現實,道出了靠窮人演繹政績的現象。多次在電視上看到送溫暖的場麵,當初還認為是真真切切的實況錄像,等專門了解了送溫暖的實情,感覺有“上當受騙”的感受。朋友在鄉下任副鄉長,談到上麵到下麵的送溫暖活動,苦不堪言,他非常氣憤地說,那怎麼叫送溫暖,簡直就是折騰接受“溫暖”的窮人,電視台記者讓接受錢物的窮人反複表演,直到把送溫暖者的光輝形象表現出來才善罷甘休。老百姓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啊,但為了一桶油、一袋麵、一個紅包,不得不配合“上級”的要求,甘當一回演員,所以我們從電視上看到了大同小異的送溫暖場麵。這樣的確沒有尊重窮人,但這樣的事卻愈演愈烈。

沒有給予老百姓最基本的尊重,卻為了政績、形象、麵子拿老百姓作為演員戲耍了一回,這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差十萬八千裏,與幹部是人民的公仆更是搭不上邊,把自己的政績建立在群眾的痛苦之上,又怎能體現送溫暖的目的。把老百姓的疾苦時刻放在心上,把解決他們的困難落實在行動上,是公仆的本分,那種過於張揚的轟轟烈烈的送溫暖活動,真的有必要嗎?形式主義該摒棄了。

錢家良(浙江杭州)

當看到貴刊3月號《“快”出來的社會是危險的》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了54年前的“大躍進”。那年新年剛過,開始“反冒進”,然而到了3月,居然提出“反保守”,並稱反了保守“就可以用同樣的人數和同樣的財力、物力,辦出比原定計劃多百分之幾十以至數以倍計的事業”。為了大破“右傾”保守思想,來了個“拔白旗、插紅旗”,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大放衛星。廣西環江縣的水稻“衛星”竟放到畝產13萬斤,榮登第一大報(時間是9月,日子忘了)。從1958年初的用15年左右的時間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麵趕上並超過英國(用20年到30年的時間趕上並超過美國),縮為10年,又由10年縮到7年、5年,最後由5年縮短為2-3年。簡直比孫猴子的筋鬥還快。可惜這“快”結出的惡果是:三年大饑饉,舉國挨餓,百姓以樹皮草根充饑,餓殍達上千萬之多。

遺憾的是,50多年前“快”的教訓,今天並未被某些人引為鑒戒。當今舉國一致的拆遷,就是在重蹈當年的覆轍。千萬別忘乎所以地搞拆遷大躍進了。須知曆史是無情的:你想流芳百世,它卻偏偏給個遺臭萬年。那時悔之晚矣!慎之!慎之!

李宜倩(江蘇南京)

讀了《雜文月刊》(2012年4月下)郎鹹平的文章《改革不能少數人得利,而成本由全民承擔》很受啟發。這是一篇勇於講真話的好文章。在此,我奉勸決策改革的政府官員過一過目,想一想,郎鹹平先生講的對嗎?

我認為文章的標題直截、簡明切中改革中的要害,把我國當前的改革毛病講得一針見血。作者對改革的認識和思考,異常深刻。尤其是聯係實際,對改革的態度實實在在的表述。把教育和醫療改革說得頭頭是道,文章說,很多民營企業家打著醫改市場化的招牌大賺利潤,而成本卻由社會上的病人來承擔,這已是一個改革利益屬於少數人,而改革成本由社會大眾承擔的錯誤改革。

我要講的是“養老金雙軌製”很不公平、很不合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金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則按照企業和職工按比例繳納的費用統籌支付,造成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大。你們知道了沒有?我們這裏有人的養老金跟事業單位同年齡、同工齡的人比,比人家一半都不到。跟公務員就更沒法比了。光江蘇省就有400多萬企業退休職工,全國有多少啊!難道企業退休職工對國家出力少嗎?!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牢騷。

現在有很多退休職工,物價上漲難承受,一生大病看不起。為此,我建議,喔,不是建議,是請求決策改革的政府官員們,改革要力所能及為大多數人提供方便和幫助,眼睛不僅要看自己的路,也要留意別人的路,就像盲人提燈照路,既照亮別人,也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