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正確教育和引導,培養孩子健康的競爭心態(3)(3 / 3)

9讓孩子關注比賽的樂趣而不是輸贏

對孩子來說,做遊戲、比賽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樂趣應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能積極參與比賽,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比賽中的困難,雖然孩子可能最後沒有贏得比賽,但在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父母就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所以,競爭應當是健康的,關鍵是讓孩子從中享受過程、感受快樂,而不是過分看重最終的輸贏。

一場熱鬧的親子趣味運動會落下了帷幕,賽場上的一幕幕情景還在人們腦中浮現。

一個孩子在起跑的時候不慎摔倒,索性趴在地上哭著不願意起來,任憑爸爸媽媽如何勸慰,也絲毫不為所動。孩子的爸爸抱起大哭不止的孩子,輕輕安慰:“沒關係的,咱們重在參與,下次比賽的時候你要注意,預備的時候身體不能太往前趴了。沒事的,下次你一定可以跑第一。”

另一個孩子可沒這麼幸運,他的媽媽正在訓斥他。原來在運球項目中,有的孩子玩的得心應手,而這個小朋友平時參加運動少,所以一時不知該如何操作。孩子倒沒覺得如何,可一旁的媽媽卻不樂意了,踢了孩子的屁股一腳:“人家都把球運到了終點,你還在這邊磨蹭什麼?”下了賽場,這位媽媽還不依不饒地教訓孩子:“你怎麼那麼笨啊,你看別的小朋友玩得那麼利索,你怎麼就不會啊,吃的那麼胖,隻知道長肉而不長腦子。”孩子低著頭,兩眼淚汪汪。

更有甚者,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比賽中表現的不是很好,就抓著裁判非要再重來一次,被裁判拒絕後,憤憤不平地說:“真不公平,早知道就不來了!”而一旁的孩子怯怯地看著媽媽和裁判老師爭論不知所措。

類似的比賽,主辦方的目的是讓孩子和家長感受快樂,增強孩子的體質,豐富孩子的生活,並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然而,一些家長過分看重輸贏,卻忽視孩子在比賽中體驗樂趣的重要性,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家長讓孩子“爭先向上”的思想無可厚非,但沒必要把這種想法無限擴大,讓孩子處處爭先,事事出頭,畢竟冠軍隻有一個,難道沒拿到冠軍的孩子都是失敗者嗎?當然,明智的家長也有,一位家長就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女兒在家沒學過係帶子,所以在比賽剛開始時顯得不知所措,浪費了很多時間,還好總算學會了。雖然是最後一名,但她學會了係帶子,在我眼中她就是冠軍。”

事實上,年幼的孩子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得失心,在他們心中快樂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父母卻把孩子的輸贏看得比享受快樂還重要,這對孩子無疑是個誤導。讓孩子有一個競爭的心態並非讓孩子遠離快樂,競爭和快樂並不矛盾。孩子完全可以快樂地競爭,平常地看待輸贏,這才是健康的競爭心態。

在400米賽跑中,剛起跑不久,張靜就落在隊伍的最後麵,但是她沒有放棄,而是拚命追趕著,在她的努力下,跑了個倒數第三名。比賽結束後,她沒有一點難過的表情,還友好地恭喜獲勝的小夥伴,並快樂地跑到爸爸媽媽身邊,輕鬆地對他們說:“今天我玩得很開心,流了很多汗。”父母也給了她一個熱烈的擁抱。

在父母眼裏,孩子能坦然麵對失敗,就已經是個勝利者了。比賽重在參與,在比賽中盡力而為了,就不必太在意最後的輸贏。對孩子而言,比賽、遊戲首先帶給孩子的是快樂,如果父母過分強調輸贏,孩子就會受“輸贏”所累,就不能輕鬆地體驗快樂。

因此,想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快樂的童年,父母不能隻顧給孩子灌輸競爭觀念而忽視孩子對快樂的需要,而要讓孩子積極參與比賽,盡力發揮自己的能力,用心感受比賽的樂趣,但不過分關注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