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小心思,東部和南部地區文風極盛,人才濟濟,北方卻在戰亂中衰敗不堪,文風斷代,如果科舉製度施行,肯定是保存相對完好的東部和南部更有優勢,這麼一來,不用打仗就能將觸角伸向全國各地,真真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啊,有什麼理由不支持科舉製度呢?
分析到這裏,川神秀都要懷疑,盧直這家夥是不是東部或南部哪家諸侯派過來的了,怎麼這製度設計這麼有利東部、南部區域?
對此,盧直表示自己不背這個鍋。
“很明顯的事情啊,這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規律的體現。
你看啊,以往耀朝盛世,耀京及京畿作為帝國心髒,全國輸血,經濟基礎極為雄厚,又有各種政策支持,導致此地極為發達,能夠支撐相當程度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也能供得起大量讀書人、超凡力量修者,在基數龐大的情況下,哪怕成材率低,人才依舊輩出,別的地方無可比擬。
可是,隨著盛世終結,戰亂頻繁,人們飯都吃不飽,又有多少人能讀得起書,練得起武?沒有了這些出人才的基石,原先的人才又死的死,高升的高升,沒什麼人能教育後來者,文化傳承怎麼會不出現斷代?
這一斷代,再深厚的文化底蘊,再先進的教育體係,再好的人文風氣,也沒辦法持久啊,沒有後續新鮮血液的灌輸,完全就是在吃老本,坐吃山空上百年,還能有多少遺留?
反到是東部和南部地區,雖然也陷入諸侯割據的局麵,可他們打仗少啊,而且在內憂外患之下,他們對於培養人才非常積極,又有商貿稅收和豐饒物產作為經濟基礎,承擔人才培養等方麵的消耗,到了今天,百年之久,自然會比不斷遭到破壞的北方地區更有優勢。
而這份優勢,顯然能在科舉這樣的考試製度中占得先機,在議會中,這些有錢有糧又有人的諸侯當然也會比窮得叮當響的諸侯們嗓門大,這麼大的好處,他們當然要支持啦。”
聽了盧直的話,川神秀若有所思,她又不是笨蛋,這其中的邏輯關係一捋就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
說到底,一切軍事問題都是政治問題,一切政治問題的根源在於經濟問題,而經濟作為社會的基礎,總有不平衡的地方,有些地方發達,自然會在政治等方麵反應出同等的優勢力量,有些地方落後了,同樣會喪失一定的話語權。
這麼一看,東部和南部諸侯們的如意算盤就明白了,他們或許對經濟、政治、軍事之間的聯係不一定有多麼深刻的理解,但他們並不蠢,看得到自己的短板和長處,自然能分析出某個新政策對他們是利好還是有損利益。
很顯然,科舉和議會製度,至少在目前來說,對他們是有利的,當然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