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彼之棄土,吾之寶地(2 / 2)

成為令士,不僅代表著這個人獲得了“士”的身份,也獲得了封建主賜予的部分管理權,能代替封建主管理封地。

一下子從一個被上司坑害的苦逼稅吏,變成令士,常隆怎麼能不高興呢?他這會兒大概滿腦子“等了二十年,終於改命了”的想法吧?

有了這份激勵,盧直再問他遠鬆地區情況,他真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讓盧直知道了遠鬆到底有多坑。

說實話,遠鬆地區由於處於山穀穀地,受到山巒森林的保護,氣候條件上還是很不錯的,又有高山雪水所化河流流過,水土條件也比其他墾殖區優越,在墾殖區中,已經算是比較好的種植區之一。

再加上崇山峻嶺盛產木材、皮毛、礦石等物資,按照道理,發展潛力很大,怎麼也不應該像眼前這般貧窮、困苦才對。

然而交通運輸的不便,就讓一切潛力歸零,這裏實在偏遠,道路難行,進出困難,限製了與其他地區的溝通,村民們不容易出去,商人也不願意進來,造成的後果就是,連強盜都認為來這兩個村子搶劫是虧本的買賣。

人口也是這裏的硬傷,人類社會的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人,隻憑目前遠鬆地區兩個村子,不到三百的人口,根本沒辦法發展,光是抵禦周邊原生態森林中出沒的凶猛野獸就很是辛苦,一年裏,田地裏到有三成左右的糧食作物會被這些十萬大山的凶獸糟蹋,損失很大。

況且,人口過少,也導致了人群中各種必須的工匠數量稀少,甚至連最基礎的泥瓦匠、鐵匠等技術工匠都沒有,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建不了一個合格糧倉的窘事。

此外,北泉要塞方麵的賦稅也是一項沉重負擔。

遠鬆上繳的是實物賦稅,也就是將糧草、皮毛等物資,按照北泉要塞分配的數額交上去,別看要塞方麵要的數量不多,可這些實物都需要遠鬆地區的村民送到指定地點,路途上的損耗可能比交上去的價值還要高,路途上還不太平,每年都有人會因為各種原因受傷,甚至死亡,也大大限製了遠鬆地區的發展。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造就了遠鬆苦寒貧瘠的現狀。

勾六等人聽聞情況,看向盧直的目光帶上了同情,沒想到這裏比想象中還要糟糕,盧直這是真的要遭一趟罪了啊。

盧直卻不以為意,他並不擔心生活方麵的不便,隨身空間裏物資多著呢,無論是在故鄉世界購買的,還是在二號信標世界遭遇巨變後,在扶桑搜刮到的,各種物資多如牛毛,堆在空間裏和山似的。

恰恰相反,他覺得這地方真是太好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關係,又有極為了解此地的常隆幫他處理各項事情,豈不正適合他搞鼓時空之流的事情,而不用擔心受到俗務騷擾?

他已經在考慮,送走勾六等人後,盡快進行一次“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