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種方法能有效提高短跑的速度(1 / 2)

四種方法能有效提高短跑的速度

探索與爭鳴

作者:朱常斌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12-000-01

摘 要 田徑短跑訓練中,把牽引跑和跑格的二種訓練方法運用到速度訓練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 牽引 跑格 跑速

眾所周知,運動員要想跑的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但速度的快慢是由步頻和步幅所決定,在訓練過程中,隻有解決好二者之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速度能大大提高。對業餘訓練運動員來言,如何合理地采用有效的訓練方法,提高運動成績,是非常重要的。為此,作為教練員必須要緊緊地抓住青少年成長發育的良好時機,來開發速度發展的潛力,在訓練手段上就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筆者在多年田徑短跑訓練中,把牽引跑和跑格的二種訓練方法運用到速度訓練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對二種訓練法作一詳細介紹。

一、牽引法

(一)訓練目的:在牽引過程中,對前者運動員來說起到阻力作用,能促進腰腿部分肌肉群的發展,對後者運動員來說主要是強製運動員進行快速跑動,這樣能使神經中建立起快速跑動的條件反射。同時,它能消除運動員在心理上對速度的限製。

(二)訓練方法:兩人一組,將一根長8-10米富有彈性的橡皮條係在兩名運動員的腰部,前者運動員先向前跑出,後者的運動員隨著前者拉緊的橡皮條前跑。但這裏要指出的是前者的速度必須比後者要快(約100米的速度快1秒左右),這樣才能起到速度訓練作用,否則兩者速度差距小,牽引力過小。作用不明,速度差距過大,牽引力度大,則造成後者上體前傾加大,腳“敲打”地麵,落地與緩衝時間延長,後蹬減少。

(三)練習要求:1.最佳練習距離80-100米,每組跑3-4次,做2-3組,組間間隔休息時間要長些。做一些必須性的放鬆練習。每隔一個月做快速跑4-5次×100米訓練。2.訓練次數每周安排2-3次為宜,最好安排到當天下午3:30時準備活動結束後進行。

(四)注意事項:初始訓練隊員會感到肌肉疼痛,兩周訓練後就會自然消失,訓練期間不能中斷,運動員身體過段疲勞停止訓練。

二、跑格法

(一)訓練目的:主要是運動員在達到最高速度時,強令其縮小步長,這時他(她)不可能馬上減慢速度,隻有通過運動員加快步頻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保持跑速,這樣可有效地提高步頻能力。

(二)訓練方法:在直跑道上劃二條起點和終點線,離起點線前30米在距離處放置排列數行小於運動員本人最大步長的85%格距的泡沫塊若幹,運動員以最快速度彼此跑過規定的距離。泡沫塊的體積為40厘米×10厘米×5厘米,最好塗上色彩,它能產生配景作用,使運動員在情緒上願意完成訓練任務。

(三)練習要求:1.跑格的距離為30米,練習距離70米,泡沫塊放置的數量根據運動員的步幅數量而定,每周安排2-3次訓練,每次3-4次×5組,心率恢複到110-100次/分以下再進行下次練習,同時,在恢複時間內做放鬆練習。2.訓練之前,每個運動員以最快速度跑3次×60距離,而後,教練員測出30米這段格距的每一位運動員每步的步長,取出每步步長的平均值,作為訓練時調整泡沫塊之間格距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