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采訪實錄(2)(1 / 3)

記者提問十七:其實家長還是要做一個自我檢討,這方麵也特別重要。現在中國絕大部分的教育方式,我想陸老師也看到了家長的一個普遍現象:孩子從出生上學,到談婚論嫁,到最後生孩子、帶孩子,這一係列的人生軌跡都由家長一手操控。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我的觀念對,我的經驗多,我就應該用我的方式去教導孩子。這樣呢,往往會導致孩子叛逆,或者抵抗家長,甚至發生一些激烈的衝突。您怎麼看待這種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呢?您覺得應該怎麼去改變這種思想呢?

陸惠萍:從“代替”變為“引導”。作為家長的一個行為準則是什麼呢?

作為家長,觀察自己的行為對不對有一個準則:當你幫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讓他自己變得強大還是讓他變弱小。比如說他摔在地上,他已經會走路了,你把他扶起來,今後他隻要摔倒,他就抬頭等著媽媽扶。你必須讓他自己站起來,讓他自己變得強大。你扶他就讓他養成等待,不主動的習慣。長此以往,孩子長大成人變成啃老族也是挺自然的事情。

當孩子成為啃老族的時候,家長就煩惱了。但家長不知道,這些習慣是從小學一年級給孩子送書時開始的。孩子忘記帶書了,你就幫他去送,帶書是他的責任呀,你就讓他沒有書唄,或者引導他想辦法——不送書如何有書上課?引導孩子到隔壁班級去借。結論是你絕對不能為他送書。否則,你越幫他,你的事情就越多。中國式教育是代替,而不是引導。

這個問題我們再多說一點,我在這裏教家長最具體的做法。比如,你的孩子回家說:媽媽我渴了,我要喝水,幾乎所有的媽媽聽到這句話會怎麼樣?放下所有的事情,趕緊去倒杯水給孩子。我要在這裏鄭重關照家長們:從今往後,你就跟孩子說:孩子,我也正好要喝水,幫媽媽也倒一杯來!如果孩子說:媽媽我要吃香蕉。你回答:媽媽正好也想吃,幫媽媽也拿一隻香蕉來。這樣的話,就讓他慢慢強大起來了。家長要耐得住性子,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叫他做還不如自己做。

記者提問十八:現在,很多家長恨不能把孩子做的事情都幫他做完了才好,就怕孩子會處於不同的危險之中,正如家長們總在想切水果會不會有危險,等等。

陸惠萍:每個孩子早晚都要麵臨獨立,每個長大的孩子都有疤。現在你走在街上,發現不會過馬路的人大有人在,有很多成年人都不會過馬路。因為從小是被爸爸媽媽拎著過馬路的,過馬路要先看哪一邊,他都不懂的。這樣的危險為什麼爸爸媽媽們沒有預見到呢?總有一天,他需要自己過馬路的,那怎麼辦,越早學會越好,越早學會越應用自如。

記者提問十九: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其實也會無形之中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威脅?

陸惠萍:是的,而且,你怕危險發生,就讓孩子待在家裏,然後他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比較弱,人際交往能力弱,他就不願意出門,因為不知道跟怎麼開口跟陌生人說話。他不願意出門,在家幹嗎呢?多數就成了上網成癮的孩子了。

記者提問二十: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是嗎?

那麼,我覺得家長也是特別不容易,他其實也想要孩子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但是,看到同齡的孩子都在學特長,都在報補習班,像二胡、鋼琴、舞蹈、乒乓球等等特長都會,但自己的孩子沒有學,怕未來輸給人家,所以也把孩子推到各種興趣班上去。通常,孩子不快樂,家長負擔也很重,家長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您覺得應該怎樣去疏導他們呢?

陸惠萍:其實對這件事,大眾有誤區。首先呢,無憂無慮不等於什麼都不學習,什麼都不學不等於無憂無慮。這是家長的誤區,學很多東西不等於就非常痛苦和可憐。我的母親,從小對我的教育是什麼都學,體操、劍術、乒乓球、主持,樣樣都讓我學。我小時候學的東西,比我女兒小時候還多,我學的每一項後來都成了我的驕傲。

一個人,必須有愛好,一個持續興奮的愛好,被打敗了沒關係,有愛好,情緒就有出口。我主張孩子學些特長,我認同老話“技不壓身”。

記者提問二十一:那這些東西您當初想學嗎?

陸惠萍:我都是非常快樂地去學的,有些我會很討厭去學,我的媽媽引領得很好。我對我的女兒是這樣做的:暑假快開始的時候,我就牽著她的手,到少年宮去,站在一排暑期特長招生說明前問她:鋼琴喜歡嗎?要不要學一點?畫畫喜歡嗎?要不要學一點?英語喜歡嗎?想不想學?體操喜歡嗎?想不想學?她一下子選了三樣。我說:寶貝,你在喜歡的當中選兩樣來學,好不好?學了一個暑假下來,再跟她說:選一樣現在還是很喜歡的繼續學下去,把暑假班變成長期學習班,好不好?後來這些都成了她的特長。

所以,家長絕對不要認為學習這些就很辛苦,不學就無憂無慮。事實上我已經發現很多孩子,正因為沒有任何特長和愛好,心無所依,無所事事。

我的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一個學期後回來,跟我講,“我媽媽培養我是徹底失敗的。”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嚇了一跳,他媽媽在一旁臉色都變了。他說:“上大學裏後,同學們要組建樂隊,不會有我,因為我不會;組建球隊,不會有我,因為我不會;建文學社,不會有我,因為我也不會。班級裏什麼我都幫不上忙,我很失落。還有我的字寫得太差了,媽媽在我小時候也不督促我練練字。”他媽媽馬上站起來激動地說:“我讓你練字,可是你不聽啊,你不肯練啊。”孩子回答:“我小時候不懂事,你為什麼不能引導我,讓我把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