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大將軍竇武連同太傅陳蕃等人以五月日食為由,請令誅殺宦官。
八月,事敗被殺,外戚失勢,宦官得誌。
王甫、曹節為首的宦官集團趁機製約靈帝,把持朝政,朝廷一時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數萬萬百姓如臨深淵,苦不堪言。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三月,繼會稽許生作亂之後,揚州九江再生蠻族動蕩。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蠻族由開始時候百人,聚集到數千人,下蔡,平阿兩縣被攻破。
朝廷震動。
都城洛陽,皇宮德陽殿外,喬玄倚欄而望,放眼而去,整個洛陽城盡收眼底,正對著德陽殿大門的是銅駝街,整條銅駝街人如螻蟻,卻盡是衣衫襤褸,東倒西歪,百姓身無片縷,食不果腹,哀嚎遍野,好好地一個都城,本該繁華似錦,如今卻是宛如人間煉獄。
銅駝街的盡頭是白馬寺,站在這都城的最高處,喬玄將整個白馬寺盡收眼底,青色的香煙氣從白馬寺升騰而起,眨眼間便籠罩了瑰麗的天王殿,大佛殿,和大雄寶殿,這整個都城便在這煙熏霧繞之下,變得更加模糊不清。
一如喬玄此時的心情。
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朝廷,喬玄心中已經有些看不透了,宦官得誌,私下出售官位,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整個朝廷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時任太尉的喬玄本以為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傾覆朝廷,卻不想,鬥誌尚未昂揚,卻已經有了有心無力之感。
罷了罷了,這些虎狼之輩,連劉宏都不是對手,更何況自己這個小小的太尉呢?
國運昌盛抑或衰敗,不是可以憑借一己之力能夠定奪的,天道自有安排,未來的路,還是留給年輕人去走吧。
至於走成什麼樣,走出什麼道路,現在的喬玄,已經不想參與了。
……
“子揚,子揚,你在嗎?”
喬玄一回到家,便找上了小兒子的住處,他一生為官,一世清廉,雖然官至太尉,家中卻連一個傭人奴婢也沒有,傳話的人自然也便沒有,隻好自己找來。
喬玄有四個兒子,其中最喜歡的,便是小兒子子揚。
子揚名喬寧,字子揚,年方十歲。
雖然隻有十個年頭,整個喬府卻沒人敢小看於他,活潑好動,頭腦靈光,用喬玄的話來說,這小子,鬼機靈的狠呢!
喬府隻有五間土房,喬玄夫婦一間,四個兒子各一間,位於最東方的那一間矮小土坯,便是子揚的房間。
房間很破,東西也不多,四麵土牆上靠南方懸掛著一把黑色長弓,弓下一隻竹簍裏盛著幾枚短箭,除此之外,整個房間裏便隻有一張木質的小床了,小床年久失修,已經破爛不堪,搖搖欲墜,床上方,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悠閑自在的咬著不知從來撿來的秸稈。
“唉,不知不覺,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兩年了,這兩年的時間裏,我已將這個時代的所有信息吃透,對天下大勢更是了若指掌,可是……”
一聲呼喚,將陷入沉思的喬寧喚醒過來。
“父親。”
喬寧從床上翻起,打開房門看到喬玄,恭恭敬敬的鞠了個躬,又將喬玄請進門來,問道:“父親為何今日行色匆匆?”
“唉,子揚,最懂父親的人還是你啊,你才十歲,卻是家中唯一一個看出父親心中有事的人,假以時日……唉!”
喬玄話沒說完,他想說,假以時日,我兒必定是個天降之才啊!可是作為父親,在這亂世之中,連他自己都想避世,又怎麼忍心讓兒子卷入這滔滔洪流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