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浪潮中需保持理性
卷首語
作者:許小年
公眾對於互聯網的態度,是從最初冷淡的漠視轉到今天恐慌性的寵愛。
大眾習慣了跟風似的崇拜,從而喪失了獨立的思考,這是最可怕的。互聯網思維有一個提法,做產品一定要做到單品海量,這個說法本身不錯,但是太片麵了。單品海量實際上就是規模經濟效應,沒有什麼新東西。規模經濟效應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由成本結構決定的,固定成本占的比重越大,規模經濟效應就越高。互聯網有很強的規模經濟效應,是因為一個網站一旦建成了,維護成本極低,在這個平台上新加一個客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等於零,所以它有很強的規模經濟效應。在這個強規模經濟效應下,確實是需要做海量,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商業模式。
如果企業認為除了單品海量以外就不能做了,那就是大錯特錯,因為還有另外一種商業模式叫多品微量。規模放大之後,必須犧牲需求的多樣化,所以,並不是量越大就越好,而是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樣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是隻有單品海量才是成功的商業模式,機器大批量生產之後,人類麵臨一個選擇,就是規模經濟在成本和多樣化之間要做出一個權衡。
互聯網思維還有一條叫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是有效的商業模式,但不要把它神化,不要認為隻有互聯網出現之後才有這樣的現象和商業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零售業的沃爾瑪早就已經這樣做了,沃爾瑪賣商品的時候,對外宣稱商品價格是最低的,同類商品中,如果顧客在外麵找到一個比沃爾瑪價錢更便宜的,沃爾瑪馬上就把價格降下來。這樣的一種銷售策略受益的是消費者,那沃爾瑪在什麼地方賺錢呢?羊毛出在誰身上?供應商身上,它用這樣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因此它的采購訂單是世界上最大的。所有的供應商對沃爾瑪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訂單量,沒有任何一個銷售商能夠下這麼大的訂單量;恨的是沃爾瑪的霸道,一口價,如果不接受最低價格就免談。所以它賺的是供應商的錢,羊毛出在豬身上,這種模式是早就存在的,沒有必要神化,更沒有必要非跟互聯網捆綁在一起。
關於互聯網,真正的課題是什麼?不是跟風,不是追隨這些看上去非常吸引人的口號。而是如何利用互聯網開發新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效率。大家都在鼓動一個熱潮,這個熱潮就是“互聯網+”,而“+互聯網”,也是很重要的。互聯網這樣的新技術,我們不能忽視它。但是如何去利用這樣的新技術?是讓互聯網公司從線上到線下來,還是傳統行業從線下走到線上去?前一種模式互聯網公司從線上到線下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從線下走到線上叫“+互聯網”。到底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沒有一定之規,到底怎麼去做,取決於哪一種方式效率更高。
互聯網公司可以落地,京東的落地做得很成功。同樣,傳統行業也可以像沃爾瑪那樣做+互聯網,由傳統零售業上到線上做電商,兩條路都可以走通。所以,並不一定是亞馬遜打敗沃爾瑪,亞馬遜作為電商公司雖然是來勢凶猛,但它最近的趨勢卻是離開電商,轉投於雲計算了。
沃爾瑪看到互聯網給它帶來的是銷售渠道的簡化以及信息傳播的迅速,沃爾瑪一直在加大投資,就投資電商。利用自己遍布各地的線下實體店,沃爾瑪可以很方便地提貨送貨,這個優勢是亞馬遜等電商無法跟它競爭的。什麼樣的商品適合線上銷售?簡單的商品,標準的商品,不大需要客戶體驗的商品。而比較複雜、品質難以判斷的商品,需要客戶體驗,沒有辦法上線。所以聽到別人說將來亞馬遜會吃掉沃爾瑪,這其實非常可笑。
不要被互聯網+這股浪潮壓倒,運用你自己的思維來分析問題,找到你自己的轉型創新之道。如果理性不足,則會在互聯網創新當中走很多彎路。針對於什麼叫啟蒙,康德講過一句話:“啟蒙就是有勇氣去運用你自己的理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但是我們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運用自己理性的勇氣,因此需要啟蒙。
(本刊編輯據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5班委大會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