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上看,孩子做事磨蹭,是缺少時間觀念。實際上是因為他意識不到自己磨蹭會有什麼後果,有時即使意識到了也覺得無關緊要。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他沒有想到過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因此才不自覺地拖拖拉拉。而要上班的父母早上總是會盡快地趕到公司,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遲到就要承擔後果,這種後果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他們承擔,隻能自己負責。

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注意力渙散

從事例中可以看出,微微這個孩子在起床的過程中沒有專心地想著穿衣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身邊的玩具上。吃飯的時候又不能專心吃飯,而是一心要講前一天晚上做的夢等等。可見,注意力的不集中是造成孩子做事緩慢的直接因素。

行為調控方式不成熟

孩子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行為的反思、監控和調節能力還很弱。因此,對於自己的行為是什麼樣子、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們缺乏明確的認識,無法作出合理的調節。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磨蹭,即使被提醒了也很難及時糾正。

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兒童特有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因此環境對孩子某些習性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比方說有的家庭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很愛抽煙,媽媽經常說:“你趕緊戒煙吧。”爸爸嘴上連連稱是,可是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爸爸該抽還是抽。媽媽再提起來的時候,爸爸還是以“我正戒著呢”來搪塞。而在孩子的意識中,他可能就覺得爸爸做事這麼磨蹭,為什麼還要求自己做事快呢?

另外,還有一些生理上的因素,即所謂的“生來就是慢性子”這樣的說法。這雖不不無道理,但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家長還是應該認真分析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然後通過培養孩子的執行力,讓孩子從觀念到行動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教子處方

想讓孩子行動快起來,先讓孩子的腦子快起來

想讓孩子的行動快起來,必須先讓孩子的腦子快起來。這裏所說的讓孩子的腦子快起來有兩方麵的涵義:一是讓孩子意識到別人說自己“快”是對自己的誇獎,讓孩子打心裏願意快;另一方麵是使孩子的反應靈敏度足夠高,能支配自己的行為使其快起來。

基於以上兩點,父母可采取以下對策:

1.讓孩子“快人一步”獲得成就感

有人用“老虎緊追到腳跟,還要回頭辨雌雄”來形容那些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蹭急人的人,而恰恰現實中有些孩子就屬於這種類型。對於這種孩子,家長可以硬性地給他規定一些事情,以某些獎勵來鼓勵他按時完成。

另外,還可以通過和孩子玩遊戲來訓練孩子在短時間內的執行力。比如爸爸和孩子同時聽媽媽發出口令,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動作完成。這樣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盡快地活動自己的手腳將事做完。爸爸可以故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能從“快別人一步”中獲得成就感。

2.讓孩子在某一時間段內專心做一件事

很多孩子往往做著這件事,想著那件事,學習的時候還不忘擺弄玩具,注意力當然無法集中。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應該專心做一件事。家長可采取這樣的方法:抽時間和孩子遊戲,玩的時候一定要投入,專心致誌,決不說什麼學習的事。一旦遊戲結束,家長就要正色提醒孩子:“現在該幹正經事了。”讓孩子逐漸學會把正事和遊戲區別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