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氣質的孩子情緒體驗深刻、細膩而又持久,但心裏多是消極抑鬱,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給人以柔弱怯懦的感覺。這種氣質的孩子聰明而富有想象力,自製力強,不善於交際,卻非常注意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於孤僻離群,總顯得軟弱膽小、委靡不振。他們的行為舉止緩慢而單調,雖然穩重踏實,卻優柔寡斷。
第四種氣質:黏液質。
黏液質的孩子就像冬天一樣缺乏生氣,卻“冰冷耐寒”。
這種氣質的孩子安靜穩重,沉默寡言。他們喜歡深思,表情平淡,情緒不易外露,但是,他們的內心情緒體驗卻非常深刻,外表似乎給人“冷”的感覺,實際上內心火熱,也被稱為“暖水壺”。這種氣質的孩子自製力很強,不怕困難,忍耐力強,表現出內剛外柔的特點。他們的思維靈活性略差,但考慮問題細致而周到,這往往能夠彌補他們思維的不足。這種孩子在接受知識方麵比較慢,但根基卻很紮實,他們平時總是四乎八穩的,所以有時給人的感覺是“火燒眉毛也不著急”。
但是,這種氣質的孩子行為主動性比較差,經常是父母讓他們去做某事時才會去做,而並不是他們不想做。
四種氣質的孩子顯示了“四季”般的天性,但是,單純屬於這四種氣質之一的孩子並不多,在生活中,大多數孩子兼備幾種氣質。
怎樣來判定孩子的氣質呢?你需要綜合考慮孩子以下幾方麵內容。
第一,規律性。觀察孩子的規律性,看孩子的生活是否恪守某些規律。
一般來說,規律性高的孩子會準時上床睡覺,即使特殊情況下不能入睡,他們也會在那一刻上床。而有些孩子卻相反,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他們不僅毫無睡意,就算勉強被哄上床,也會半天不能入睡,這類孩子的規律性就偏低了。
第二,活動量。觀察孩子的活動量,孩子是好運動還是喜歡安靜。
如果你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安安靜靜地坐著,慢條斯理地把飯吃完,雖然他確實很認真地做這件“吃飯”的工作,但是慢吞吞的,甚至給人懶洋洋的感覺,讓人不免替他著急。這類孩子的活動量就屬於比較小的類型。
活動量大的孩子雖然有時吃飯也比較“慢”,但是情形卻迥然不同。他們一刻也靜不下來,吃一口飯就想下去玩一會兒,挾一口菜就想四周跑跑,吃飯總是像打仗一樣。
第三,趨避性。觀察孩子的趨避性,看孩子對陌生事物是接納還是排斥。
如果你的孩子一點也不害羞,還主動地和陌生人說話,他的趨避性就傾向於接納;如果孩子見到陌生人又躲又藏,或者一定要父母在邊上,才肯與陌生人見麵、說話,這樣的孩子趨避性就傾向於排斥。
第四,反應強度。觀察孩子的反應強度,看孩子對內外界反應是緊張還是緩和,是強還是弱。
如果不管你怎樣責罵孩子,他隻是抿緊嘴巴,任憑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一個人退到角落去傷心,也沒有其他激烈的反應,那麼你的孩子的反應強度就屬於非常弱的類型。
如果你的孩子反應強度過激,那麼當你責罵他時,他就有可能又哭又鬧,或者索性賴在地上不起來,直到你妥協為止。
第五,情緒本質。觀察孩子的情緒本質,看孩子所表現的快樂和不快樂、友善與不友善之間的比例如何。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緊繃著臉,眉頭緊鎖,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哪怕他遇到了高興的事情,也反應平平,那麼,你的孩子情緒本質偏向於負。事實上,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不快樂,隻是他的情緒本質使然。
如果你的孩子一天到晚總是笑嘻嘻的,一點小事就高興得不得了,那麼,這樣的孩子就屬於情緒本質正向型。
第六,反應靈敏性。觀察孩子的反應靈敏性,看孩子在感官方麵,需要多少刺激才能產生反應。
如果你的孩子在覺得穿得過於暖和的時候,就馬上要求脫下衣服,那麼,他的反應比較敏感。同樣的情況,如果孩子渾然不覺,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那麼,孩子的反應靈敏度則顯得遲鈍一些。
第七,注意力。觀察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讀書、寫作業的時候,能夠非常專心,哪怕父母在邊上叫他幾聲,最初也得不到他的回應,那就說明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強。相反,如果旁邊的一丁點兒響聲都能夠讓孩子分心,這樣的孩子,注意力就比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