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族藤藝(1 / 2)

“姑姑,小飛”隻見一名身穿戰靈袍,頭戴紫靈冠的英俊少年步入前廳,向父親點點頭,渾身上下英姿颯爽、玉樹臨風正是換裝後的方逸凡。

“小凡,你回來了,一年不見又長高了許多,上次讓二伯帶給你的禮物收到沒有。”

方氏麵容微笑看向侄子,心中為娘家高興,方家後繼有人縱然不做藥師,如果能在靈師道路走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凡哥,什麼時候回來的,好久不見我都想你了耶,我三哥五哥在南土還好吧。”黎飛難得正經說話。

黎家五兄弟,除黎強外各有孩童三兩個,黎飛所言三哥五哥是他大伯和四伯的孩子。

也是在其十二歲測靈時發現可以感應靈氣,成功啟靈現為二級、三級靈徒也在南土學藝。

方逸凡的到來讓黎飛放下了抓雀的念頭,在前廳敘話後一起去拜見了外公。

黎飛的到來讓老人家著實高興了一番,惹得方盈盈在爺爺麵前撒嬌,說爺爺重男輕女,老人家更是哈哈大笑,盡享天倫之樂。

翌日,黎大匠帶著兒子徒弟到宗廟祭拜祖先,黎村藤藝傳自先祖,祭拜祖師即是祭拜先祖。

“小飛,既然要決心學習,便不可隨意荒廢,今日帶你入門祭拜祖先奉茶上香,三跪九叩即可。”

隨後,讓大徒弟帶著小飛演示一遍,小飛學的有模有樣,向先祖上了三炷香及獻完酒,又向父親敬了杯茶水便算完成。

黎大匠內心很是欣慰,縱然兒子有靈師天賦,但哪個父親不希望能子承父業。

雖然藤藝匠師不像靈師般地位顯赫,但靠手藝平安相守一生還是可以。

俗話說每個匠人都會留一手,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對自己兒子可沒有保留之念。

祭完祖,黎大匠帶著兒子徒弟來到黎村藤藝坊。

黎大匠可是黎村第一藤藝匠人,不光手藝精湛,尤其會設計新的造型,很受周邊民眾喜歡,是黎村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黎村大小生意多為公有,祖上原本就是一家人,各家按勞分配從未起過爭端,這也是老族長待人有方、眾心凝聚的成果。

黎飛從未到過這裏,村裏其他地方都有他搗蛋的痕跡,唯獨不敢在父親眼皮底下撒野。

所以從進來後處處冒著新鮮,一邊叔叔、伯伯、爺爺的招呼熟識的人,一邊東摸摸,西看看,一切透著新奇,畢竟家裏的藤藝品無法和工坊相比,這也讓黎飛對藤藝有了新的興趣。

黎大匠看在眼裏自然明白,他就是想給黎飛一個深刻的印象,有了興趣學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小飛,我們黎村自古相傳藤藝你可不要小看,多少南土甚至其他城池貴族,都有不少喜歡我們的藤藝,床、桌、椅、櫃、雜、花、鳥、魚、蟲、獸等,可謂涵蓋極廣,其中要求技藝可也很多,很多人一生也隻專長一樣東西”

“像你大伯精通床、桌、椅、櫃、等大項物件,為父喜歡鑽研小巧藤藝,尤擅精巧小件物品,雜、鳥、魚、蟲等,同時要求心細手巧,很是鍛煉耐心、意誌,你三伯說你耐心不足意誌不堅,更是不能鬆懈。”黎大匠淡淡說道。

走過工坊前三院,黎大匠帶領眾人到藤蔓庫房,隻見內部各式各樣藤蔓眾多,粗的、細的、龐大的、矮小的、褐色、紫色、綠色、黃色、甚至還有小部分紅色和藍色,少數藤條有自然形狀,似龍、似鳳、似虎、似猴。“這些藤條彌足珍貴,天然即似靈獸,輔以高明匠藝假以時日,必非一件凡品。”黎大匠從心底喜愛藤藝,如此介紹說。

“小飛”說到這裏,黎大匠似想起了什麼,“傳說盤靈山脈深處,有奇木‘暗紋蓮’酷似普通番綠藤,我們先祖曾有幸得到半截,獻給南土城主這才得到庇佑,在此紮根發展成現在黎村模樣。”

黎大匠指著如嬰兒手臂粗的番綠藤道。

“想要用藤蔓做好一個物件,必不可少八大技藝,擇藤、粗磨、做藤、精磨、拚藤、編藤、蝕藤、侵油等,每個技藝各有要求,非三五年可成全功,必須身心投入並且全都技藝精煉者才可作為匠師,”

黎大匠侃侃而談,對於技藝掌控信手拈來。

“老師可是藤藝坊開坊以來,隻用了五年就達到匠師級別,並且在第八年就已經成為藤藝坊大匠,技藝力壓各位叔爺,成為工坊第一人。”

黎大匠大徒弟阿勇滿是崇拜說道,要知道一般匠師都是經過十年磨練,考核通過才能晉升主匠,但大匠永遠隻有一位技藝最精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