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蠢蠢欲動(1 / 3)

公元168年,漢靈帝劉宏被宦官推上了帝位開始了他*的統治,此時的漢王朝已經開始出現危機,地方豪強已經開始擁有了自己的軍隊自靈帝登基時,年僅12歲,在某些事物方麵需要宦官照顧引導,宦官也對其加以恐嚇使更信賴他們。所以靈帝對宦官及其以來。靈帝設置12位中常侍,他們是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當時人們稱之為“十常侍”。他們不僅封侯受賞,連他們的父兄子弟也被派往各州郡做官。他們把持朝政,貴盛無比,昏庸的漢靈帝甚至對人說:“張常侍(張讓)是我父,趙常侍(趙忠)是我母。”宦官專權後,在全國實行獨裁統治。隻要對他們稍有不滿,他們就誣告陷害,或流放禁錮,或罷官下獄,或殺身滅族,無所不用其極;在經濟上,兼並土地,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田美地、山林湖澤都占為己有,殺人越貨,巧取豪奪,與強盜無異;在生活上,腐化糜爛,揮金如土。宦官們還引導靈帝荒*政,夥同靈帝在西園賣職位,支配靈帝驅正扶邪,從而使得正常的統治秩序遭到破壞,社會矛盾迅速加劇。

靈帝自己則深居內宮,挖空心思嚐試著玩樂的新花樣。內宮無驢,一善於逢迎的小黃門從外地精心選了四驢進宮。靈帝見後,愛如至寶,每天駕一小車在宮內遊玩。起初,還找一馭者駕車,幾天後,索性親自操持。皇帝駕驢車的消息傳出內宮,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競相摹仿,以為時尚,一時民間驢價陡漲。正當京城彌漫著驢車揚起的煙塵時,靈帝又對驢車失去了興趣。又有宦官別出心裁,將狗打扮一番,戴進賢冠、穿朝服、佩綬帶,搖搖擺擺上了朝。待靈帝認出乃一狗時,不禁拍掌大笑,讚道:“好一個狗官。”滿朝文武雖感奇恥大辱,卻敢怒不敢言。

靈帝還在後宮仿造街市、市場、各種商店、攤販,讓宮女嬪妃一部分扮成各種商人在叫賣,另一部分扮成買東西的客人,還有的扮成賣唱的、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則穿上商人的衣服,裝成是賣貨物的商人,在這人造的集市上走來走去,或在酒店中飲酒作樂,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鬥,好不熱鬧。靈帝混跡於此,玩得不亦樂乎。肆中的貨物都是搜刮來的珍奇異寶,被貪心的宮女嬪妃們陸續偷竊而去,甚至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裏爭鬥不休,靈帝卻一點也不知道。

公開交易從光和元年(178年)一直持續到中平六年(184年),所得錢款都流入了靈帝自己的腰包。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段熲、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卻也都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許多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崔烈的例子更能發人深省。崔烈出身於北方的名門望族,曆任郡守及朝廷卿職。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當司徒,便通過關係,花了500萬錢買了個司徒。到冊拜之日,宮廷舉行隆重的封拜儀式,靈帝親臨殿前,百官肅立階下。望著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靈帝突然覺得崔烈的司徒一職來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滿懷惋惜地對隨從親信說:“悔不少靳,可至千萬!”旁邊的中常侍插嘴說:“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像崔公這樣的冀州名士,豈肯輕易買?陛下您不知道我從中做了多少工作!”事後,崔烈的兒子對崔烈說:“大人實在不該當這個三公了。外麵議論紛紛,都嫌這個官有銅臭味。”“銅臭”這個典故就是從這兒產生的。官職已賣到朝廷的最高官職——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貪婪地像買賣貨物那樣討論著三公的價格,讓人一方麵感受到靈帝的貪婪,另一方麵也看出當時政治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