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會計按原額計損益而稅法上加計扣除應納稅所得額
稅法為了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而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推銷。再比如稅法為了支持企業安置殘疾人員,在據實扣除實發工資的經常上,再加計扣除100%,而會計上隻按實際發生數列入本期的成本費用。
(二)暫時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麵價值(會計成本)與其計稅基礎(計稅成本)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屬於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在於會計準則和稅法中對資產負債的確認計量的規則不同,以及對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
三、會計和稅法的協調分析
從前麵關於會計和稅法的差異原因分析,兩者間的差異是必然的,並且隨著經濟業務的發展,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的不斷完善,兩者間的差異將會變得更加明顯。但是,從成本和效益方麵來看,會計和稅法的差異應該適度的控製不宜過大。否則會加大企業納稅成本和政府的征管難度。從目前來看,企業編製年度報表中的利潤表並不能作為企業的納稅依據,還需要根據所得稅法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最後得到所得稅額。那麼就需要加強會計和稅法兩者間的協調,以此來達到兩者的目的。
(一)加強賬務處理程序的透明化
會計和稅法兩者有相通之處,政府征稅建立在企業會計信息的基礎上,企業通過賬務處理得到的會計信息,對政府有重要的征稅參考價值,那麼企業需要有健全透明的賬務處理程序,以便政府可以清晰的知道企業應納稅稅額應該如調整。
(二)加強會計和稅法的信息共享
稅務機關征稅時,可以合理的利用企業的會計信息,這樣可以減少工作量,並且增強征收管理有效和及時性,需要企業可以充分的披露企業的會計信息,供稅務機關參考。而稅務機關也將征稅信息公開化,以供企業查看,減少稅務機關和企業的摩擦。同時可以節約雙方的時間,避免雙方進行重複的工作。
(三)企業建立稅務會計崗位
為了協調稅法和會計的差異,企業應該建立稅務會計崗位,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也進行稅務會計核算,這樣可以減少企業納稅時出現錯誤。同時,可以避免報稅完全依賴與會計信息,如果會計核算出現錯誤就不會影響稅務會計信息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戴桂榮.新企業所得稅稅法與新會計準則的求同存異[J].財會月刊,2007(10).
[2]董冉平.新企業所得稅稅法焦點解析[J].會計之友,2007(9).
[3]冉英,郭恒泰.試論會計和稅法的差異與協調[J].財政研究,2011(6).
[4]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5]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