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銀行麵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及應對(1 / 2)

商業銀行麵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及應對

企業成長

作者:習慧瑩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迅速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憑借其快捷、便利、準入門檻低、掌握信息豐富等優勢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客戶資源、支付份額、融資能力等方麵對傳統商業銀行產生巨大的衝擊和挑戰。麵對這種形式,商業銀行必須通過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調整業務結構、改變客戶基礎、改善服務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係統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挑戰應對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廣泛的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技術手段為平台,實現信息中介、快捷支付和資金融通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借助技術的手段使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傳統信息中介失去了存在意義,從而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也屬於此類範疇。甚至有學者指出,互聯網金融將發展成為有別於商業銀行、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的第三種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平台型、收單型、企業型三種類型。平台型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與各大銀行、通信服務商等合作,以此牢牢把握支付終端,憑借成熟的電商平台和龐大的用戶基礎,經過整合、包裝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搭建全覆蓋的支付渠道,從中賺取息差和手續費,並通過網絡界麵的快捷性推廣其他增值金融服務。代表企業包括支付寶、財付通、盛付通等。收單型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獲得支付牌照後,由發展初期為線上商戶提供賬單號收款、賬戶直衝等服務,如電子賬單處理平台和銀聯POS終端,轉為銀行卡收單盈利模式。代表企業為拉卡拉。企業型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對行業的深度挖掘,金融解決方案及營銷推廣包裝等“一攬子”的服務,以此獲取服務費、信貸滯納金等收入。代表企業包括快錢、彙付天下和易寶。

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迅速崛起:2006年國內第一家人人貸公司宜信成立,2010年阿裏巴巴集團下浙江阿裏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平安集團與阿裏巴巴、騰訊共同成立合資公司,2013年6月17日餘額寶正式上線,上線後短短18天,餘額寶即吸進66億元,用戶達250萬,直至2014年6月30日,餘額寶規模已達5861.79億元人民幣,而合作方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也借此在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目前,市麵上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積極與支付寶合作,借此嵌入餘額寶模式。雖然現在互聯網金融的規模還不足以撼動傳統商業銀行的根基,但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形成的直接衝擊甚至於替代作用,理應引起金融巨頭們的重視。

隨著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金融還將會是未來金融發展的趨勢。工信部、工信部、Gartner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達6.81億人,手機網民達5億人,手機在線支付用戶在手機網民中的占比升至25.1%;我國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戶已經達到2.3億戶,交易額達到5.37萬億元,同比增長46.8%0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挑戰

二、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