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翻譯的文化轉向看“園林”的英譯研究(2 / 2)

由以上從文化層麵分析可以看出,從文化因素來說,如果生硬地將園林翻譯為‘garden’,那是不妥的。這種“對等”翻譯結果使富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文化底蘊蕩然無存。‘garden’與“園林”之所以不是完全對應的是因為中西文化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他們認為野生大自然是未經馴化的,充分體現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反映出西方自古以來就傾向於研究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用數學的方法把它修訂稱永恒的、穩定的規則。他們習慣以一種理性思考的崇尚把園林納入到嚴謹、認真和仔細的科學領域。與之相比,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自然之美,是中華文化藝術長期積累的結晶。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這種“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體現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於寫情的自然山水型。從這個層麵上說,將“園林”翻譯為’garden’是及其不妥當的。這種在語用上的錯誤使用使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構成了障礙,其實是可以盡量避免的。本文接下來試圖從幾個方麵來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翻譯策略。

四、具有中國特色詞彙的翻譯策略

1、直譯加解釋

由於文化的差異,在中國人看來許多是家喻戶曉的事物對於外國人來說可能就是陌生的。因此譯者必須要考慮到“內外有別”的翻譯策略和讀者的閱讀心理。針對不熟悉中國文化背景等相關內容給予適當的解釋。“園林”,在中國古籍裏根據其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囿、苑等,追求自然之美,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和高度概括的哲學蘊意,而不是簡單的公園和綠地的概念。

2、音譯

從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來看,歸化就是采用流暢的英語進行翻譯。不把“園林”翻譯成garden,而是采取異化的策略譯為yuanlin,這樣就可最大程度地呈現各民族迥異的文化特色,避免跨文化之間的誤譯。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許多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語言得以展現出來。這些中國文化裏特有的事物是可以音譯的。音譯也是一種所謂的“不翻”原則,它是對本國文化的一種尊重和保留,是值得借鑒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傳統文化翻譯時,從翻譯的文化轉向出發,一方麵我們要注重文本翻譯,了解語言語義和語言結構方麵的知識;另一方麵,從文化翻譯角度來講,我們要考慮到該事物背後的文化因素,如所處的時代背景、譯入語的接受度等。我們不可能做到詞、句、義的完全對等,所以做好兩方麵的結合不是件容易之事。但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做到“動態對等”,盡可能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文化內涵,這才是我們研究翻譯與文化二者關係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C].London and New York: Printer Publishers, 1990.

[2]謝天振.翻譯研究:從文本、語境到文化建構[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