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傳統的行政工作方式的影響,政府機構的幹預增強了行政性工作方式對社會工作機構的影響,在“管理”的角色規範環境中培養起來的社會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會習慣於管理而不善於服務,這就易於導致官僚化作風在社會工作機構中的盛行。
三是社會工作機構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問題,作為民辦的非企業機構,社會工作機構應該獨立於政府之外自主運作,但事實上,因為社會工作機構對政府的過多依賴,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政策的履行者和實施者,這就在限製了社會工作的自主發展空間。
四、社會工作機構未來的努力方向
我國的社會工作起步晚基礎弱發展慢,在我國特有的製度背景下,要想取得平穩快速的發展,不僅要發展自己還要擺正與政府之間的關係。
首先社會工作機構不可避免的要處理好與政府的“合作夥伴”關係,既要利用政府營造的環境氛圍、政策法規、財政支持等有利條件去開展專業服務工作,接受政府、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的監督,又要堅持自身獨特的專業方法和技能,獨立於政府之外自主發展,減少政府對自身的內部幹預,以公益社會組織的身份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服務。
其次是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化進程,通過培訓、督導以及專題研究等形式不斷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技能,以保證其服務的專業性。社會工作機構也要強調其工作開展方式(包括個案輔導、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的專業性以減少政府的不當幹預。
再次就是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工作的知曉度,要善於了解我國固有的的文化傳統和求助係統,推動西方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成功移植,並能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生根、開花、結果。社會工作者可以在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提供有特色的優質服務以吸引公眾的前提下,借助於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宣傳,提高社會工作的知曉度,改變人們“社會工作者等同於居委會大媽”的錯誤看法,形成良好公眾輿論氛圍,促使社會工作成為受人尊重的陽光職業,同時提高社會工作機構的社會支持力度,拓寬資源來源渠道以增強其獨立運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思斌.試論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學刊,2001(2).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胡玉鬆.從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觀看中國社會的本土化[J].安徽文學(評論研究),2008(4).
[4]李太斌.淺談政府推動與社會工作機構發展之間的關係[J].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2).
[5]王思斌.社會政策實施與社會工作的發展[J].江蘇社會科學,2006(2).
[6]倪紅剛,徐燕娜.政府在社會工作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J].中國社會導刊,2009(9):37.
[7]王金山.社會工作本土化必須關注的三大問題[J].華北水利水電學報(社科版),2009.
[8]曾群.政府與社會工作機構的“夥伴關係”[J].中國社會導刊,2007(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