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理論研究
作者:付果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體製改革的必然趨勢,首先分析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背景,接著提出利率市場化從改變盈利模式、提高利率風險和競爭方式升級等三方麵給銀行帶來挑戰,最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對策
一、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也稱利率自由化,是指由資金供求對比狀況成為形成利率水平的決分因素,市場主體可以在市場利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金融交易和金融工具風險收益的特點來自主決定利率,從而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最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的利率體係和利率形成機製。
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1·麥金農的“金融抑製論”和愛德華·肖的“金融深化論”的提出,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們都主張通過市場機製使利率趨於均衡水平,讓市場平段在資金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二、我國為什麼實行利率市場化
1、利率管製有負效應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嚴格的利率管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率管製的負效應越發突出:一是銀行處於風險收益的不對稱狀態;二是商業銀行不能進行風險定價,貸款過度集中投放到壟斷行業,造成資金浪費,同時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顆日益突出;三是強化不同金融市場上的各種金融工具的差別;四是製約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作用範圍,影響央行貨幣政策實施的效果和質量。
2、負利率倒逼利率市場化
我國通脹率一度較高,長期以來實際利率一直為負,居民的儲蓄存款持續貶值,貨幣購買力大幅下降,隨之出現的是居民紛紛將存款尋找其他資金運用渠,在一定程度引起投機行為增加,使資金和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隻有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控製貨幣數量和貨幣價格,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扭轉實際利率長期為負的狀態。
3、金融脫媒刺激利率市場化
金融脫媒,簡而言之就是資金直接在盈餘者和短缺者之問調配而不經過金融中介。近年來,防著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的完善、健全和快速發展,金融脫媒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金融脫媒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造成商業銀行存款和貸款的雙流失,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概率上升。金融脫媒的深化使企業融資行為更易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加速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講程。
三、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1、存貸利差收窄,利息收入減少
我國的存貸款利率長期以來一直在人民銀行的管控之下,商業銀行通過監督放貸所獲得的利差收人成為巨額利潤的主要來源且可以獲得高額利潤。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一方麵,爭奪儲戶的競爭使各家銀行爭相調高存款利率,拉高資金成本;另一方麵,對優質貸款客戶的爭奪戰會迫使貸款利率下調,因此,存貸利差必然收窄。因此商業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依靠利差收人獲取高額利潤—將受到衝擊
利率市場化還會威脅商業銀行在間接融資方式中的領導地位,穩健經營能力受到挑戰。長期以來,在社會融資體係中,占主導地位的是間接融資,使得銀行體係積聚了大量風險,如前所述間接金融的快速發展又使銀行流失部分客戶,持續經營能力麵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