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召開廣場舞成員會議,自主確定廣場舞隊隊長、活動時間及經後的發展方向
增權理論告訴我們,社會弱勢群體之所以處於無權狀態,是由於他們的話語權被剝奪了。因此,我們要為其增權的話,就應該聆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決定。在這種專業理念的指導下,社工決定召開一次會議,讓每位成員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自主確定廣場舞隊隊長、活動時間及經後的發展方向。
會議開始時,他們很希望社工幫他們做決定。而社工一再強調:你們是活動的主體,你們是主人。在初期的沉默之後,大家開始發言了,最終確定兩個跳的最好並且可以一直堅持的楊阿姨和虎阿姨為廣場舞隊的隊長,社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繼續引導她們明確了兩位隊長的責任和每位隊員的責任。在時間確定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小爭執,有些成員要照顧孩子,她們認為時間應該是按照孩子上學的時間而定,而有些不照顧孩子的成員希望可以遲一點,等天氣比較暖和時開始。在進一步的商討之後,最終確定跟隨照顧孩子成員的時間,冬季早上的時間為八點,夏季早上的時間為七點。對於廣場舞隊最終的發展方向,廣場舞隊成員一致認為不僅要學會,還要跳的整齊,希望有一套統一的服裝,可以“走出去”在外村參加比賽或者互相交流。這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標,看到每位成員信心滿滿,社工希望她們的這一願望能夠早日實現。
從某移民新村廣場舞隊組建的事例來看,這些農村婦女並不是沒有這方麵的能力,而是沒有恰當人員的組織,隻要賦予其權力,給予其機會,他們就能想出辦法,並會分析這些辦法的可行性及優劣。如果我們社工包攬了一切,不讓他們參與決策,隻是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話,他們的能力就得不到鍛煉和提高,而增權理論可以做到這點。
三、總結與反思
在增權理論中,強調以比較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種分析問題的取向不至於把責任全部推到案主的個人能力身上,把案主放在具體的處境中去看待,從而能較客觀地分析服務對象存在的問題。當然,案主的參與性對增權的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介入初期,案主的參與性一般比較低,這就需要社工的積極鼓勵,善於挖掘案主的長處,提升自我形象,讓案主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案例中出現廣場舞隊人員流失的情況,就是社會工作者沒有兼顧到這一點而造成的。同時,增權是一個較長時間的介入過程,其介入的效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因此,增權方法的運用也應該考慮到時間的問題。
可見,增權理論所強調的權力在社會關係中的重要性、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夥伴關係、案主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同時著眼於個人及其社會及物質環境的雙重工作焦點、承認案主是積極的主體、以被去權的弱勢人群為工作對象等等,無不顯示出其獨特之處。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種增權取向構成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一個新視角,對於我們反思和改進以往的社會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唐詠.中國增權理論研究述評[J].社會科學家,2009(1):18-20.
[2]龐文,於婷婷.論殘疾人的教育增權[J].中國特殊教育,2011(7)(總第133期).
[3]陳樹強.增權: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新視角[J].社會學研究,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