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是創新人才最密集、科研成果最豐富的地方。多年來,科研院所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加強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中間環節不暢,轉化速度較慢,轉化效率較低,形成科技企業的比例較小。科技企業孵化器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造了一定的環境條件,提供了必要的現代化裝備,又有比較靈活的機製,可以使科研院所的科技鏈與社會的產業鏈較快的連接起來,並通過技術加資本的運作機製,加強產學研的合作。
(3)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基地
科研院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充分利用其依托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從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方麵開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斷吸引國內外高科技人才進入孵化器園區從事高新技術開發和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人才的培育是對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必要補充,對高科技人才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創新人才與創新資源的聚集和輻射基地
創新人才培育基地必然引起創新人才的聚集,也必然引起創新資源的聚集,這種聚集容易形成濃厚的區域性創新氛圍。
4.2 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孵化器應用模式
(1)基於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獨自建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
由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主導,科研院所自主創立孵化器,其目的是支持經濟發展、促進技術應用、創造就業機會。通過幫助和扶持初創企業的發展,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這類孵化器大多數是非贏利的。由於是非營利的性質,政府主導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往往隻是通過租金來得到一些財務補償,其他服務基本上免費。這種模式下企業可以獲得較多的優惠政策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初創科技企業的發展較為有利。但政府創辦的孵化器擠占了社會資本進入孵化器的積極性。除了政府投資本身造成的擠出效應外,以政府為主體的孵化器的各種對在孵企業的無償資助以及天然的優越地位,降低了非國有孵化器盈利的可能,從而降低了民間資本進入孵化器的積極性。
(2)科研院所與開發區共建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科研院所和鄰近的開發區共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可充分利用開發區良好的政策環境、基礎設施和支撐服務體係,引進先進的孵化器管理體製和服務標準,為入孵企業提供高質量的配套服務。這種模式下孵化器的物理空間建設在科研院所周邊,近距離的接觸有助於園區科技創新氛圍,有助於密切園區企業與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關係。同時,此模式下社會資本較易進入孵化器,企業以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和技術優勢為基礎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產品,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3)科研院所與企業集團共建的科技企業孵化器
大型企業集團聚集了啟動資金和經營人才,科研院所與企業集團共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可優勢互補,大大增強在孵企業創新創業的能力和實力。這種模式可以發揮科技孵化服務和投資組合的協同作用,提高企業成功率,降低投資成本和風險,以較快速度獲得資本利得。企業集團將自己的資源和創業經驗傳遞給在孵企業,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這種孵化器屬於盈利性孵化器,其特點往往是入孵標準較高,畢業標準也較高。此模式下,企業集團取得入孵企業部分股權,通過股權增值來獲得投資回報。
5結論
綜上所述,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科研院所的應用模式可以采取政府主導型、與開發區共建型以及與企業集團共建型。一般來說,企業處於初創階段可以采取政府主導型孵化器;隨著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可過渡到與開發區共建型孵化器;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並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時,可采用與企業集團共建型孵化器。不過,科研院所還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合的企業孵化器。
參考文獻:
[1]馬鳳嶺,夏衛東,張峰海.科技企業孵化器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
[2]石泉.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製度模式改革初探[J].軟科學,2007,21(3):81-84.
[3]王永春.高新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特征與趨勢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12(4):83-87.
[4]吳文清,趙黎明.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創投合作管理研究[J].管理科學,2008(8):2-7.
[5]梁雲誌,司春林.孵化器的商業模式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證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