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術選擇風險
因為互聯網金融存在係統性的安全風險,所以選擇適合的互聯網金融技術來解決安全問題是係統維護者需要仔細考慮的,但互聯網金融技術的選擇也存在風險。如若互聯網金融技術設計存在缺陷或操作不當,可能引發信息傳輸低效、技術運用效果不佳等問題,致使互聯網安全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給互聯網金融帶來更大的危害。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的有效措施
1.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體係
構建完善、健全的互聯網金融安全體係,可以提高互聯網金融業務運行的安全性,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對於互聯網金融安全體係的構建,主要從兩方麵入手。
2.改善互聯網金融的運行環境
為了保證利用計算機係統進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可以有效地實施,應當對計算機係統的防火牆、密銀等安全防護功能進行強化,士曾強計算機係統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黑客或病毒的侵襲,以此來保證互聯網金融業務在安全的環境中運行。
3.加強數據管理
為了保證互聯網金融業務信息或數據不被盜取、破壞,以及丟失,應製定統一、合理、有效的技術標準規範,按照此標準規範,選擇適合的互聯網金融技術,並且設計製訂合理的技術應用方案,科學地運用互聯網金融技術,加強互聯網金融實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降低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
4.健全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係
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可以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監督、控製,最大限度地提高互聯網金融業務實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當然,確保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有效應用的關鍵是建立健全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係。風險管理體係可以調整風險管理製度、約束風險管理、優化風險管理環境等,監督風險管理有效實施。建立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係時,需要注意兩方麵:其一是加強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業務內部控製,通過製定完善的金融風險防範製度、安全管理辦法,規範的業務操作流程等來有效的控製互聯網金融業務,促使金融業務有序、規範、合理地實施;其二是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建立完善、客觀的企業信用評估體係和個入信用評估體係,通過信用評估體係對參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企業、個入信用進行評估,確定個入或企業信用良好的情況下,允許雙方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
四、結語
處於起步階段的互聯網金融盡管可以擴大金融業務範圍、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業務辦理速度,但其存在的技術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給互聯網金融帶來巨大威脅。對此,應當通過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體係,健全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係,加強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法製體係建設等措施來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為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更好更快地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姚耀軍,董鋼鋒.中小銀行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新結構經濟學最優金融結構理論視角下的經驗研究[J].財經研究,2014(01):105-115.
[3]茹樂峰,苗長虹,王海江.我國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與空間格局研究[J].經濟地理,2014(02):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