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國外彙管製的嚴格程度
我國現在實行的外彙製度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外彙製度。我國已經實現了經常項下的可自由對換,而且將逐步實現金融項下的可自由兌換。因此我國需要較多的國際儲備。
三、對規模的調整或建議
1.嚴格控製國際儲備的規模和增長速度
為了抑製國際儲備的規模和速度,我們可以嚴格控製外債增長速度,以減輕將來償還外債本息的負擔。嚴格控製資本金融項下的短期資本的流入,避免短線炒作。
2.適當消減部分國際儲備
在現有國際儲備量過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提前償還一部分外債,減輕將來還本付息的負擔。提前償還外債可以防止償債年份過分集中及償債高峰期的過重壓力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衝擊。將部分外彙儲備作轉化成技術、設備、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轉換為現實的生產力,用於擴大投資,進而創造新的國民收入。也可以用在提高人民素質,生活質量等方麵。
3.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
我國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從根本上是應為我國經濟存在很多問題。要從根本解決國際儲備的問題就要對我國經濟進行調整,彌補我國經濟的不足。我國應著重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出口產業,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促進出口產業化結構調整。在出口商品結構已由出口初級產品為主轉變到以一般工業製成品為主的基礎上,實現以出口高附加值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最終實現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從一般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飛躍。
4.加快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市場化
進一步放寬對經常項目下的外彙限製,包括對旅遊、留學等外彙彙兌的限製,逐步取消強製性的銀行結售彙製度,實行意願續結售彙,完善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基礎。擴大人民幣的浮動幅度,推動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市場化進程,擴大外彙交易主體、放開主要外貿企業進入外彙市場,提高外彙交易規模,減少央行幹預市場的頻度,同時放寬人民幣彙率的波動幅度,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機製。
5.加強合作簽定區域多邊貨幣互換協議
區域貨幣合作能夠有效地降低發展中國家成員國外彙儲備的持有水平。我國可在“10+3”框架下建立外彙儲備庫,即在清邁協議和亞洲債券基金合作框架內,穩步發展亞洲債券市場,促進本地區資金的合理利用和金融穩定,減少對美國等金融市場的依賴。亞洲區域貨幣合作一方麵可以減少貿易雙方為平衡貿易收支而持有的外彙儲備;另一方麵還可以通過貨幣互換對區域內發生短期對外支付困難的成員國進行融資,也減少了為防範金融危機或突發事件而持有的外彙儲備水平,達到減持外儲的目的。同時由於部分東亞國家對人民幣的認同度逐漸上升,應大力推動人民幣債券在東亞國家的發展,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亞洲核心貨幣。參考文獻:
[1]朱孟楠,陳晞.次貸危機後的中國外彙儲備管理策略.上海金融,2009.
[2]楊勇.加強我國外彙管理的對策建議.河北金融,2010.
[3]趙朋.中國外彙儲備問題淺析.財經視點,2011.
[4]曾之明,嶽意定.中國外彙儲備風險及優化管理探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