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新常態下的P2P網貸模式的探究(1 / 2)

經濟新常態下的P2P網貸模式的探究

經濟研究

作者:韓義強 呂亞琪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麵臨下行壓力,國家對信貸控製政策的陸續出台,銀行等金融部門對貸款的要求愈發嚴格,無論是個人消費者還是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不斷增加,因此近幾年來一種新型的P2P網貸平台模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起來。新事物的成長往往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幾年成長經曆中也遭遇了種種挫折。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新事物的P2P網貸模式能夠有助於處在經濟新常態的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P2P網貸模式 民間借貸

一、引言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麵臨的國內為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夠支撐我國沿著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傳統模式繼續高速發展,為此習總書記於去年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的概念,並指出經濟新常態的幾個主要特征: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產業、消費結構逐步成為主體。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所謂P2P網貸,是2005年最初在英國倫敦產生,2007年引入到我國並在我國於2012年後迅速發展,它是指個人通過網絡平台相互借貸,貸款方在P2P網站上發布借款需求,投資人則通過網站將資金借給貸款方的網絡平台。P2P網貸最大的優越性,是使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借款人在虛擬世界裏能充分享受貸款的高效與便捷。

二、經濟新常態下P2P網貸模式產生的曆史意義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時代背景下P2P網貸的發展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P2P網貸模式按照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可以大概分為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7年傳入到2012年之前的傳統P2P模式階段也被稱為無保證金模式,網貸平台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平台並收取一定手續費維持運營,不參與借貸利益鏈條中,代表公司-拍拍貸。第二階段是從2012年至今的債權轉讓模式也被稱為有保證金模式,變被動等待各自匹配為主動地根據借貸雙方的資金需求和理財需求批量的開展業務,代表公司-宜信。此外還有一種和無保證金拍拍貸模式類似的紅嶺創投模式,也被稱為墊付本金的中介模式。P2P網貸模式順應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時代潮流的原因在於:

1.P2P網貸模式突 破了傳統銀行的信貸業務,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僅為資金剩餘的居民提供了一條更為便捷、投資回報率更高的投資渠道提升了資金周轉的效率也為資金短缺的消費者提供生活所必須的資金,刺激了國內需求的增長。對於中小生產者和創新型企業來說,P2P網貸模式的發展有利於其緩解融資難的問題,使其有能力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調節生產。根據國民生產總值的公式Y=C+I+G+NX可以看出,當政府購買G和進出口NX不變的情況下,內需C和投資I的增加會使得國民生產總值Y增加。而當下中國經濟的增長換擋降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了保持每年7%左右的增速,P2P網貸的發展有助於我國實現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2.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總是流向利潤更高的地方。根據P2P網貸資金數據流向,我們能看到它主要流向到中小型的實體經濟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從三大產業理論上看優化了我國的產業結構,促使產業、消費結構逐步成為主體。

3.我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等粗放高速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代發展的潮流,而P2P網貸的發展促使著經濟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大規模的投資驅動轉向為消費驅動、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為一體的經濟發展模式。

三、經濟新常態下P2P網貸模式的不足和缺陷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P2P網貸模式的興起為我國疲軟的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為我國的經濟的中高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P2P網貸發展的時間較短、發展過於迅速、體係的不健全等原因導致P2P網貸模式的不足。其不足主要有:

1.P2P網貸模式的法律體係不健全,由於網貸模式在我國產生不過8年,2012年之後才得以迅速發展,法製建設尚未跟上網貸發展的節奏。2011年8月23日,銀監會下發了《關於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合理業務設定的幾條紅線如:明確平台的中介性、明確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幹意見》第十、十一、十三條等也提出了信貸協議的規定,但尚沒有明確的監管指標控製網貸公司的成立和運營。因此這些法律法規的出台遠遠跟不上網貸模式發展和創新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