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發達經濟區對成渝經濟區建設的啟示(2 / 2)

3、基礎設施相對落後

從城鄉基礎設施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已形成全國最發達、最密集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而成渝經濟區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現代交通運輸體係。從科教文衛體、供電和供水等基礎設施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已形成城鄉一體化體係,而成渝經濟區農村的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後,城鄉差距很大。

三、國內發達經濟區對成渝經濟區建設的啟示

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曆程和發展模式,為成渝經濟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機會。本文在對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和成渝經濟區麵臨的問題做了深入分析之後,得出了以下對建設成渝經濟區有借鑒意義的經驗。

1、構建成渝經濟區協調合作新機製,加強經濟區整體協同發展

成渝地區古稱巴蜀,兩地具備源遠流長的人員、地緣優勢以及良好的經濟基礎。為了更好的發揮成渝經濟區的區域優勢以促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就要解決成渝兩地跨行政省市的經濟規劃,構建成渝經濟區協調合作新機製,加強經濟區整體協同發展。為此,兩地應積極開展製度創新,創建良好的製度環境,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構建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合作機製,完善的合作規則。

2、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城鄉經濟

真正阻礙成渝經濟區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的城鄉二元製經濟結構一直未被打破,城鄉經濟發展失衡。而打破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就在於發展民營經濟。長三角、珠三角就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以鄉鎮企業為主力軍的個體和私營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破除製約經濟發展的二元經濟結構的瓶頸。通過培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市場主體,幫助個體私營經濟從弱到強,規模從小到大的發展,使之最終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區域輻射能力

加強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有效地改善投資環境,而且對成渝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強大的支撐作用。成渝經濟區應以適應、引導和推動產業合理布局為導向,以交通、通訊、信息等基礎設施為重點,構築符合城市群整體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同時,積極開展融資體製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努力吸收社會資金,實現基礎設施建設滾動發展。

綜上所述,成渝兩地合作的意識達成後仍麵臨著問題和障礙,這些困難是客觀存在的,成渝的協調發展、成渝經濟區的一體化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合作共贏的觀念下,通過政府合作與市場推動的相互融合,構建成渝協調合作的新機製,必將推動成渝真正實現雙贏,最終達到經濟一體化的目標。參考文獻:

[1]埃德加·胡佛.區域經濟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2]劉華.長三角與珠三角:經濟發展比較研究述評[J].上海經濟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