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營銷成本較低
微博是一個軟性的廣告平台,相對於傳統的廣告媒體,成本更低,廣而告之的效果更好。據中國互聯網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從6311萬增長到1. 95億,半年增幅達到了208. 9%,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了3. 88億,其中43. 8%的手機網民是微博用戶。在農產品不斷滯銷的今天,最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流通環節過長,導致農產品銷售價格過高,利用微博銷售農產品,不僅能夠低成本的進行農產品的宣傳推廣,而且能減少流通環節,進一步降低營銷成本。
(二)農產品微博營銷的劣勢
1.信息真假難辨,信任度不太高
近來,微博熱催生出了一種新型的網絡營銷方式——微博粉絲營銷,即任何人都可隨意注冊微博用戶,發布企業或個人信息,以便與“粉絲”(指微博中加“關注”的用戶)進行網絡交流,從而達到宣傳企業品牌或個人的目的。然而,注冊微博幾乎沒有門檻,微博用戶良莠不齊,有些受雇於企業的公關公司不但把“粉絲數”、“傳播數”進行明碼標價,對輿論偏激引導,甚至不惜虛假宣傳,讓微博粉絲營銷成為網絡炒作的又一個手段。這些信息不對稱往往會使農產品微博銷售在大眾心中失去信任,很容易出現利用農民身份博取同情或是散步虛假信息的行為,例如“某某農產品銷售不出去,求大家捐款”類似的消息,騙取公眾錢財的行為會屢見不鮮。
2.消息更新過快,字數限定嚴格
由於微博裏新內容的產生速度太快,這直接導致企業發布的信息很快就被埋沒在海量的信息中。消費者很有可能沒有看到信息,就已經被刷屏了。其次,微博信息隻限定為140字,發布者很難把產品信息在限定中完完全全表達出來。何況農產品微博信息既要利用圖片來表現農產品的新鮮感,又要通過文字來表述農產品的各方麵情況,這也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
四、農產品微博營銷改進策略
(一)借助大V力量,選擇人氣高的平台
每個微博賬戶的粉絲都有一個累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是靠個人社交圈的拓展,則粉絲的增加速度會受到一定的限製。這時候,最好的借力辦法是,吸引大V的關注。在具體操作上,就是要經常@×××(×××是指實名認證的微博)。就農產品而言,有時候未必要@一些有幾十萬、幾百萬的賬號,因為這些賬號被@太多,被私信也多,輕易難以得到他們的轉發。可以@一些幾千、幾萬的實名認證的賬號,若能獲得這些賬號的轉發,無疑能產生“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雲天”的效果。同時,農民之間要互相溝通交流,互相交換彼此的微博號或是經常分享自己認識的微博大V,這樣,信息不斷傳播,讓農民朋友更多的了解微博營銷這個局麵,可以使農產品營銷步入正軌,而不僅僅依靠普通的較長的流通環節的那個交易鏈。
(二)政府牽頭促營銷,公益活動增認可
一般來說,公益活動受公眾的認可度比較高,也更容易受其他用戶接受,特別是對於大V來說,轉發一些公益活動的微博也是常有的事。農產品的營銷中,可以結合一些公益活動,進行“轉發微博獻愛心”之類的公益活動;抽獎活動要求用戶按照一定的規範對營銷信息進行轉發和評論,就有中獎機會。實施抽獎活動,獎品一定要是用戶非常需要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粉絲的積極性。促銷活動的文字要有一定的誘惑性,最好配合精美的圖片;同時,折扣和優惠的幅度一定要大,這樣才能引發粉絲的病毒式傳播。在農產品營銷這個方麵,需要村委會等政府部門進行一定的補貼,對這些抽獎活動進行資金和物品的支持,所以,政府在農產品微博營銷這個方麵也應該出點力,就類似於間接性的對農民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