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構建
高教研究
作者:蔣莉 楊玉琪
[摘要]: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宿舍文化建設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大學生是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即將步入社會群體的交際圈,開始嚐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但是,人際交往的學問不是一蹴而就的,與人交往的障礙將會給大學生的生理健康與學習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嚴重則引發心理疾病,誘發犯罪。通過調查分析了宿舍交往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構建宿舍和諧人際關係這一話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人際交往 大學生 和諧校園
大學,是一個有別於中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地點,是一個擺脫束縛,更加自由,更加個性化的學府。進入大學,我們遇到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由於遠離家庭住宿,宿舍就成為我們的另一個家。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寢室關係的諸多問題。認知、價值觀的不同及性格因素,都影響著人際關係的建立。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現的極度缺乏自信,很多人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大學裏的“小圈子”現象並不少見,很多人由此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宿舍人際關係的處理和提高寢室文化建設提出了如何構建良好和諧的宿舍關係的對策。
一、和諧大學校園宿舍人際關係構建的重要性
2004年雲南大學“馬加爵事件”和2013年4月的複旦大學投毒事件等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不難發現得其中存在的“小圈子現象”,四至六人宿舍是目前國內大學生宿舍的一般模式,通常是,兩三個一幫,兩三個一派,經常會因為小事情磨嘴皮子,影響一天的做事效率,久而久之,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分析
在調查的大學生中數據顯示:與自己的舍友相處十分融洽的有42人,約占22.3%;宿舍關係基本和諧的有109人,約占58%;宿舍偶有矛盾的有32人,約占17%;宿舍關係十分緊張的有5人,約占2.7%。通過調查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可看出,性別、專業與家庭環境都對宿舍關係有多多少少的影響。
1、生活習慣的差異
(1)作息習慣的差異:一般來說,每個大學生早已養成獨立的作息習慣,宿舍成員之間在作息習慣上多少存在一些衝突,如果不能夠好好協調處理,很有可能就導致了宿舍成員之間的不合。
(2)衛生習慣的差異:宿舍時所有成員共同作息的場所,保持宿舍衛生的也就成了關鍵。然而,很多大學生卻由於懶惰而不打掃衛生導致其他人對他們的不滿。此外,個人的衛生習慣也影響著宿舍成員之間的關係。
(3)生活方式的差異:大學宿舍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也都有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比如很多大學生都多多少少會有煙癮、網癮、酗酒等不良行為,如果同一宿舍的成員不能夠接受甚至反感的話,就很容易激起宿舍的矛盾。
2、性格的差異
參考樂嘉的《FPA性格色彩入門》,我們也對每位同學做了性格測試.通過調查問卷中第四題“何種性格”“宿舍關係是否和諧”問題的設立,繪製出下麵的圖表:人的遺傳基因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思想認知不同,所以,性格自然不會相同。不同的性格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而正是這些差異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有色"的看法,久而久之,也將成為關係破裂的導火索。
3、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
(1)家庭貧富差距引發的衝突。大學宿舍成員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些來自農村的孩子家裏條件不好,從小省吃儉用,不亂花錢;而有些人家裏麵比較富裕,花錢大手大腳。這樣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有錢的大學生或許會鄙視貧窮的大學生,而貧窮的大學生則可能產生仇富心理,嚴重有可能導致心理失衡。
(2)獨生子女與否差異引發的衝突。我們的調查中,非獨生子女宿舍人際關係較之獨生子女好很多。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於是乎,一個宿舍大多數人都很自我,不願去替別人考慮,不懂得關心他人相互體諒,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因此很難構建一個良好和諧的宿舍氛圍。
(3)學習態度差異引發的衝突。大部分人上大學都是為了能夠在大學擴寬視野,增強個人能力,因而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也有部分大學生上大學並不是為了更早地融入這個社會,因而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社交、兼職上。由此可見,大家對未來的規劃不同,呆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長,溝通的缺乏直接導致了宿舍關係的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