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新郎就是丁家二兒子,已經病了兩三年了,怎麼醫治就不見好,有人出主意,不如給他娶個媳婦衝衝喜,好門好戶的姑娘當然不願意嫁給一個病秧子,左牽右連,就扯到了她這裏。總算等到了大喜那天,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不早不晚,偏在拜著天地,新郎就歸陰了。丁家的喜事,成了悲事,年輕的奶奶,就這樣被擱置在幸福的門檻上,聽說丁家的太太對她也很心疼,有出去遊玩的事情,總招呼她過去。

丁家家大,不過在老藥工眼裏,丁家的太太絕對是厚道人,就拿這監工的事情來說吧,要是沒有太太的話,年輕的奶奶是不敢站到這裏看他製膏的。丁家太太人雖說厚道,但丁家的規矩也是很大的,這一點,老藥工心裏有數。

年輕的奶奶和老藥工說話時,眼睛總是盯著徒弟看,因為老藥工在忙著製膏,一會兒招呼用武火,一會兒招呼用文火,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

這位奶奶有一手好針線,繡花根本不用樣兒,繡魚魚會遊,繡鳥鳥會飛。偶爾老藥工會和年輕的奶奶說上一句話,徒弟是半句話不和她講的。

熬好一鍋藥湯,過濾後藥渣再融水熬,反複熬到三次,將藥中有效的成分都熬出了,再將熬出的藥湯重新入鍋,猛煎濃縮,這就算收膏了。等藥湯收到一定濃度,放入冰糖,收老膏是製作膏滋藥的最後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最見藥工的水平,因藥湯中已經含有糖分,容易在鍋底結成糊塊,萬一結成糊塊,膏滋藥味道就不一樣了,整個過程就前功盡棄。所以,老藥工在這個時候,半點馬虎都要不得。相比之下,徒弟倒可以偷閑。

膏滋藥製作好了,老藥工把盛膏滋藥的瓶子洗淨用沸水煮上一會兒,又放到炭火邊烤幹,用木鏟蘸膏汁提起,拉成很長的絲,這表明膏滋藥非常地道,然後入瓶完工,等太太驗收後打賞。年輕的奶奶何時回屋的,老藥工沒有注意,因為他的心思在太太身上,太太高興了,一切都皆大歡喜。

今天,老藥工又拿了一個大紅包,這年頭像丁家這麼大方的人家真是不多見。老藥工喜滋滋地回到周家老店,並在心裏盤算著明年這個時候再到丁家製作膏滋藥的事情。

從丁家回來的第四天,老藥工聽說丁家出事了,事就出在那位年輕的奶奶身上。聽掌櫃的說,年輕的奶奶拿了自己多年的積蓄和丁家給的一些值錢物件,給了相好的,約好乘船過江,偏巧拿了她東西的相好的卻沒有赴約,等到綠盡紅亂,依然不見人來,這才知道自己遇上負心的了,由於懼怕丁太太,就跳江了。

老藥工心裏很是可惜,多好的閨女,咋就攤上那麼孬的命呢?掌櫃的還說,跟他出合的徒弟,自打從丁家回來,就不見人影了。

責任編輯聶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