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個善良的人(1 / 2)

感恩悟語

善良是一個人感恩之情的最重要的體現。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天真純潔的孩子本來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善良。

一家人到森林中去度假,有爸爸、母親、五年級的小亞和4歲的沙沙。

突然雷聲大作,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小亞把自己的雨衣給了媽媽,似乎她並不怕淋雨;而媽媽卻又把雨衣給了沙沙,似乎她也不怕淋雨。

沙沙問道:“媽媽,小亞把自己的雨衣給了你,你又把雨衣給我穿上,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每個善良的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那麼,為什麼我保護不了任何人呢?”沙沙問道,“這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人?而你們是善良的人?”“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媽媽笑著回答說。

沙沙朝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的下部,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滂沱大雨已衝掉了兩片薔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自衛能力。“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我也要做個善良的好人,媽媽!”沙沙自豪地說。“是呀,現在你是強者啦!”媽媽這樣回答他。

延伸閱讀

讓孩子做個善良的人

善良是一種美德,它對孩子成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善良的品質,那麼,這個孩子在道德上就會有缺陷。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善良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善良的小精靈。然而,有些父母大概是出於“愛孩子”的心理,經常會灌輸孩子“別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過就咬”的觀念,這些父母就是忽略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

在有些父母的眼裏,隻有讓孩子從小養成“不吃虧”的習慣,孩子才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這些父母正是由於“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善良教育。但是,教育專家認為,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善良的心,那麼孩子就更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了,因為沒有善良之心的孩子很容易與別人發生衝突,衝突往往意味著不安全。因此,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父母要從小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雖然說孩子可能會為自己的善行而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孩子得到的會比付出的更多。

孩子的本質都是善良和真誠的。如果父母對他們的善良給予支持和賞識,那他們這種善良的行為就會強化;如果父母誤解了他們的善良,那他們的善良行為就有可能弱化。因此,賞識孩子的善良、肯定他們正確的行為,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要盲目地善良。

春節,安妮帶著兒子貝克從老家回來,走進地鐵車廂剛坐穩,就有幾個外地小孩跑過伸著小髒手說:“阿姨給我點錢吧!”貝克抬頭看著媽媽,目光充滿了同情,還沒等媽媽表態,就從褲兜裏把自己的零用錢掏了出來,幾個小孩爭先恐後地叫小哥哥,一人一張,伍拾元被分完了,這一刻安妮看到兒子臉上充滿了自信和神聖。安妮猛拉了一下他的手,兒子抬起頭看到媽媽的表情異常嚴肅,吃驚地問:“我做錯了嗎?你平常不是老愛幫助別人嗎?為什麼……”

到站了,在站口他們又看到了那幾個小孩,每人手裏拿著一遝紙幣,還在比誰的最多。貝克很不解:“他們的錢比我的還多呢……”一種悔意寫在他稚氣的臉上。安妮撫摸著他的頭,告訴他:“你剛才做得對,很了不起,很少有人像你那樣慷慨。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幫助人是對的,但你還要辨別其中的真偽。”小貝克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