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相信讀書的力量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每個階段都會有要緊的事去解決,但許多是因為前一個階段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而形成的。當我們把眼光投向孩子最初的成長,關注成長中的幾個關鍵期,我們應該會省去很多的煩惱與遺憾。

每個人都有記憶中的童年:阿凡提的故事,倒黴的總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財主們!神筆馬良,孩子們多渴望那支筆啊!小人書、洋畫、紙飛機、變形金剛、塑料印章和橡膠恐龍,還有看不夠的動畫片:貓和老鼠、聰明的一休、三毛流浪記、哪吒鬧海、機器貓、葫蘆娃……

有人問智者,“為什麼這裏除了我,每個人都這麼快樂?”“因為他們已學會在每一個地方看到善和美。”智者說道。“為什麼我在每一個地方都看不到善和美?”“因為你無法在內在看到的,也無法在外在看到。”三毛在她的《塑料兒童》中曾提到,她邀請了幾個孩子一塊去看海,想讓孩子們更多的親近自然,感受一下自然之美。但沒想到的是,在開車的路上孩子們並沒有去欣賞窗外的美景,隻是專注於手中的遊戲機,到了海邊也沒有什麼激動的心情,有的孩子說,這就是海啊,我們回去吧,六點半的動畫片要開始了!

正像現在的我們,大人、兒童與自然的那種內在聯係更多地被數字載體所取代,而情況似乎變得越來越糟。一位母親感慨道,生命本身來於自然,可是,讓現在的孩子回歸自然卻是件十分糾結和苦惱的事情,大部分是因為流行病的傳播和社會安全問題。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稍有問題我們傷不起呀!結果便如一名四年級小學生所說的:我更喜歡在屋裏玩,因為隻有屋裏才有電源插座。

關於人與自然的緊密關聯,雷切爾·卡森這樣說:“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如今,在強調讓兒童與自然重逢的時候,我們同樣麵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閱讀的缺失,這雖是兒童的,但首先是成人的,因為年輕父母們也很少讀書了。孩子需要陪伴,更需要我們講故事給他們聽,可以和他們一起讀讀書。就如同與自然的關係那樣,可以感受閱讀之美的人,一定可以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中提到:“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為家人趕製棉衣時,我忍不住將白天從說書人那裏聽來的故事複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因為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裏,冒不出什麼好話來。但我複述的故事,漸漸地吸引了她。以後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排活兒,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真希望,小時候每個孩子都能有故事聽,可以愛上讀書。長大以後,都能常伴在父母身邊,可以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給父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