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麵見張讓(1 / 2)

侯洵在帳內枯坐一陣,不多時,徐晃進來稟報此戰的傷亡情況,此役共折損軍中士卒五十六人,傷二十一人,戰馬損傷兩匹,隊正一名,伍長一名,擊殺賊寇一百二十三名,殺傷三百四十六人,俘虜五百二十一人。侯洵聽罷默不作聲的在榻上坐了一會兒,思量一陣道:“公明,汝下去好好安撫將士,戰死的弟兄們就地埋葬後都記錄下來,查查是何方人士,家裏都有誰在,日後等安定下來了,要撫恤他們的家人!受傷的弟兄要立刻得到醫治,馬上派人,算了,大軍立刻開拔,前往洛陽!”

徐晃聞言,麵色猶豫了一下道:“主公,現在軍中士氣低落,若趁夜行軍,恐有逃兵!況且押著俘虜,若是路上出了意外,恐有.....”

侯洵搖搖頭,正色道:“那就告訴他們,要想離開軍中的現在就給我脫下衣甲走人,否則行軍之中再想離軍,定斬不饒!至於俘虜,你放心吧,他們膽氣已失,隻想活命,你派人將他們用繩索串聯起來,將老弱放了,隻留精壯,我要收編他們!”

“是,末將領命!”徐晃聞言,抱拳領命後轉身出去宣達侯洵命令。這時,陳氏兄弟二人再親衛的攙扶下麵色蒼白的步入帳中來,此時儒家經義還沒有像宋朝那樣篡改,因此君子六藝在這個時代還是很好的保留下來,陳紀、陳鵬兄弟二人雖是文人,但也腰佩長劍,頭束小冠。

侯洵見二人進來,立刻起身迎了上去,鞠禮歉意道:“讓二位先生受驚了,還望先生恕罪!”

陳氏兄弟二人連忙扶住侯洵,一臉感動,連道:“使不得,使不得,家父命我兄弟二人輔助啊主公,主公為何自輕?況且交戰之後,趁夜劫營之事實屬正常,我兄弟二人既已拜主公為主,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夜之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侯洵聞言,心中也很感動,古人常言:士為知己者死!重忠孝盡道義。侯洵見陳氏兄弟二人如此深明大義,心內對他們的評價不由又上了一個台階,原本隻是看在他們父親的名下,順便借此二人的勢,現在看來自己倒是太過小人之心了!也難怪侯洵會這樣想,侯洵自己是穿越過來的,所以很多時候都表現出一種自以為是,自以為成熟的樣子,如果在後世這種年紀叫早熟,可是在古代,特別是秦漢時代,十五六歲就明事理的才俊之士太多太多,而且這個時代的人有一種後世再也找不到的忠義,你說是愚忠?侯洵此時覺得這是一種信條,一種將人生理想寄托在某人身上,一起努力實現的信條,可惜後世很少再見得到了!因此侯洵當下收起對這個時代的人的小視之心,開始真真正正的審視起這段時間自己的得失和舉動來。

見到侯洵沉默,陳紀以為侯洵還在為今晚的事煩心,於是開口勸解道:“主公,今夜之事屬下倒是發現軍中作戰之時的一個弊端!”

“哦?元行有何教我?”侯洵見陳紀開口,不禁喜道,心內暗想莫非陳紀是個謀士?

陳紀對侯洵拱拱手道:“主公,孫子有雲: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說的就是軍中之變化之道。今夜我觀我軍作戰,不懂應變,不知進退,不懂結陣,實乃兵家大忌!主公何不令一員大將整訓兵馬,演練軍陣?”

“啊!”侯洵被陳紀一點撥,立馬醒覺,是啊,自己用現代的訓練方法隻能強其體魄,打造紀律和樹立威信,可是自己根本不會演練軍陣,徐晃和文聘平時訓練的時候也隻是教軍中舞槍弄棒,並沒有提出演練軍陣,不知道他們是不會還是疏忽大意。想到此處,侯洵虛心問道:“元行有何教我?不知元行會行軍布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