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危機的陰謀
專欄
作者:王幸平
1981年至1989年美國的第40任總統裏根任期內,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經濟崩潰,繼而解體,美國在其中的作為,裏根在其回憶錄裏多有敘述;今時今日,似曾相識的那一幕又將重演,難道曆史就是這麼簡單的重複嗎?重讀《裏根回憶錄》讓人心生感慨。
美式隱蔽行動
由於俄羅斯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與西方國家存在重大分歧。以美國、歐盟為主的西方國家聯手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製裁。
而且,由美國主導、西方多國配合的經濟製裁的隱蔽行動正悄悄地展開。
所謂隱蔽行動,就是指一國政府或集團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事態發展的努力與嚐試。
正因如此,隱蔽行動又被稱為“寂靜的行動”,或者是外交與戰爭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在美國,由政府機構定義的“隱蔽行動”的法律解釋為——“美國政府開展的一項或多項行動,目的是影響外國的政治、經濟或軍事。但政府不願公開暴露不公開承認它在其中的作用。”
鑒於隱蔽行動涉及的政策範圍和政策手段相當龐雜,美國情報界還對隱蔽行動進行了歸類,將隱蔽行動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即隱蔽宣傳行動、隱蔽政治行動、隱蔽經濟行動和準軍事行動。
隱蔽經濟行動作為隱蔽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秘密擾亂目標國的經濟,進而支持整個隱蔽行動的展開。由於經濟混亂往往會導致政治動蕩,因此擾亂目標國經濟就成為有效展開隱蔽行動的重要手段。
“隱蔽行動”在美國有較長的曆史,是美國的獨創,由中央情報局組織實施。1948年美國成立了政策協調辦公室(OPC),這是一個用於實施隱蔽行動的中央情報局下屬的一個部門。1952年,政策協調辦公室與負責情報收集的特別行動辦公室(OSO)合並組成中央情報局計劃分局(Directorate for Plans),其後更名為行動分局(Directorate of Operations ),並接受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防部的政策指導。
1981年,裏根上台後不久又增設了國家安全規劃組(NSPG),作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個分委員會,將就每一項擬議中的隱蔽行動或打算對一個正在進行的隱蔽行動進行調整向總統提出意見。NSPG由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總統私人顧問、中情局長、白宮總管、白宮副總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組成,司法部長、預算與管理局長及其他合適人選將參加審議隱蔽行動的會議。
中央情報局利用隱蔽行動實施對外攻擊的一個經典案例是:在上世紀末,美國的裏根政府不僅高調、公開地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企圖通過這一高科技、高耗資的競爭,拖垮前蘇聯經濟,還暗地裏對前蘇聯進行了隱蔽的經濟行動。多年後,裏根在其回憶錄中坦承,此舉就是要“對蘇聯施加我認為足夠的經濟壓力,以加快共產主義的死亡”。當年隱蔽行動的結果使蘇聯“損失了150億—200億美元”。
隱蔽行動屬於反情報的一種手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行為主義在美國政治科學領域的異軍突起,一大批信奉行為主義的學者加入了美國中情局情報員的研究行列,成為情報分析的中堅力量。他們大多來自自然科學領域,熟諳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及方法論。他們將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與傳統的情報分析主流手段——定性分析相結合,他們對中情局的隱蔽經濟行動的經濟製裁模型進行了係統的改良與研究。
該模型的設計還吸取了華爾街金融博弈的理念與精髓,例如,尋找交易對手的薄弱領域與薄弱環節發起攻擊,進而對其財政收入、金融穩定乃至宏觀經濟產生影響,從而達到動搖整個國家政權和社會穩定的基礎。
2010年,美國中情局的一位退休高官在其回憶錄中對“經濟製裁模型”進行了細致的解說與描繪,該模型設計圖采取的是層級的遞進關係,把一個最高層級的抽象問題分解成較低級的構成功能,直到得出必須執行的最基礎的任務,或必須予以解決的最基礎的子問題,統籌協調,同步推進。
製裁俄羅斯
縱觀美國在這次對俄羅斯的經濟製裁中,也是將經濟製裁目標的宏觀問題進行從戰略到任務的分解,逐項完成,達到製裁效果,先是尋找出對該國經濟基本麵具有影響的薄弱環節,再將實施經濟製裁中各種要考慮的因素與方案組合起來以回應最高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