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關於《三國演義》引起的諸多誤區1
劉禪絕對不是個低能兒。說其天資聰慧,應該過的去。首先,劉備托孤之前,諸葛亮曾經評價過劉
禪,大意是,說劉禪很聰明。
而且這句話被記錄在史書裏。劉禪所以給人感覺昏庸,第一是三國演義小說為了挺諸葛,所以貶了劉
禪。另外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大權獨攬,劉禪根本沒鍛煉和實踐的機會。即便如此,劉禪的才能還是閃
過光的。當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非常聰明的將諸葛亮以前的權利一分為三。這個,絕對不是個弱智皇帝能
想的出的。
2
諸葛亮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從諸葛亮出世,到劉備托孤,諸葛亮基本沒
怎麼打仗,唯一的亮點就是促成了和東吳結盟抗操。至於什麼火燒新野,火燒博望,都是演義作者杜撰
的,曆史根本沒發生過。任何一本史書,都沒記載過。空城計也是杜撰的,其曆史上的空城計,是曹操耍
的。更沒什麼借東風了,就算有,那也是周瑜的事情。
3
既生瑜何生亮
一直來,人們都認為周瑜妒忌諸葛亮。周瑜26歲就當了都督,和孫策一起各娶了江南最美的美人。而
諸葛亮當時還是默默無聞。另外,孫劉抗操的時候,諸葛亮也僅僅是促成了孫劉結盟,沒更多的閃光。蘇
軾在赤壁懷古寫過“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見是
英雄美人,周瑜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怎麼可能妒忌諸葛亮?
4曹操的形象被演義給毀的不輕。例如唱戲,曹操總是大白臉。曹操本身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
家,文學家。“破黃巾,
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傑出的軍事才
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另外,曹操寫了很多例如“短歌行”“
觀滄海”等絕佳的四言詩。曹操那句“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5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事實上隻有十一路地方軍參與董卓討伐戰,包括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
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
遺、濟北相鮑信和廣陵太守張超,而孫堅和曹操因官職問題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謙當時有參加,貢獻糧草
金錢等,但未出兵。公孫瓚亦有參與連署,但當時正在對付烏桓而未出兵;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
馬騰與韓遂當時雖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雖曾起兵,因為青州黃巾複
起,所以沒有參與會盟,不久病死;荊州刺史王睿本來也有起兵,因為和孫堅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還
有陳王劉寵與陳國相駱俊、河南尹朱雋反對董卓而起兵。6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過於理想化的,羅貫中過於偏向於具有皇室血統的劉備,從而歪曲了太多曆
史人物。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實就我們如今的小說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富於想象,賦予了過多神奇,
諸如諸葛亮“大智近妖”,這些都是與陳壽的《三國誌》是不符的。而且根據一些考古發現,張飛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