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提高自身素質,做孩子的好榜樣(1 / 2)

父母是孩子健康體魄的撫育者,優秀品格的熏陶者,聰穎智慧的開發者,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家庭教育的質量,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家長的素質。

在現代社會裏,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上崗培訓,要經過考核或考試,甚至要有文憑和證書。惟獨做父母,不需要培訓和考試,在孩子出生的一瞬間,就得到這個世間最偉大的職業——父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妒能教育好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質量,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家長的素質。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最複雜和最高尚的工作,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而同時在每個家庭中又各自是獨特的,不會重樣的工作,那就是對人的養育和造就。”他認為:“沒有研究過教育學基礎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當有成立家庭的權利。”

上個世紀末,一個相關機構進行了千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孩子眼中的家庭。結果發現子女們對母親頗多不滿。學生中,認為母親缺乏魅力、語言粗俗、思想平庸的占31.5%;認為母親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的占75.8%;希望母親改變教育方式,和子女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親尊重個人愛好,給予獨立成長空間的占80.2%。另一方麵,僅有3.7%的學生能接受母親現行的教育方式,認為母親能令自己敬佩、仰慕的僅占7%。

冰冰在校表現較差,成績一直不好。無奈之下,班主任便將冰冰的父母找來了解情況。

希望他們能配合老師把冰冰教育好,將他的成績提高上去。

可讓老師吃驚的是,冰冰的父母聽完訴說後,竟然說:“我家孩子上小學時,老師都說表現很好,成績也不錯,為什麼到中學就這樣了呢?”老師解釋:“小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與中學不一樣,小學時孩子的身心和中學也不一樣。孩子在小學的表現和成績到中學不一定仍是那樣,要用發展眼光來看待孩子。”冰冰的父母說:“我們不懂得什麼發展不發展,反正我把孩子送到你們學校,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你們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找原因的應該是你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老師說:“那你作為家長對孩子管多少呢?”家長說:“我隻管我孩子的穿衣吃飯睡覺,其餘都是學校的事。學校把我的孩子接收來,就一定把我的孩子教育好管理好。”

試問如此素質的家長,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誠然,學校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主體,但它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但是很多家長會存在這樣的思想,自己提供孩子物質上的幫助,而對孩子成長的教育那是屬於學校的事情。因此,他們會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孩子接觸得最多,受教育最多的正是學校和家庭兩個環境,如果缺少了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的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斯賓塞說過:“無論是從父母本身的幸福來看,或是從對子女和後代的性格和生活的影響看,我們都必須承認懂得對少年兒童進行體育、智育、德育的正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這應該是每個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後課題。”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榜樣。想改變世界,首先就應該改變自己;你要塑造孩子,首先要塑造好自己。

據調查,清華、北大的學生多數來自於普通家庭,而且父母親的文化程度並不高,絕大多數在初中和高中的水平,甚至小學的水平。但是,這些家庭的教育很成功。可以說家庭教育的好壞並不取決於父母的教育程度。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麵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