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勢下中國麵臨的主要經濟發展問題研究(1 / 2)

新形勢下中國麵臨的主要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宏觀經濟

作者:黃暉雅

【摘要】2013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這前一大半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方麵的變動,也凸顯出了當前中國麵臨的幾個最為棘手的幾個問題。分別是:企業轉型的問題、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及其引發的各種問題。中國的經濟該何去何從。是否真的如“末日博士”所說的在2013年後將硬著陸呢?

【關鍵詞】經濟企業轉型地方債務房地廠問題

人稱“末日博士”的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前幾年提出過一個比較聳人聽聞的觀點:2013年以後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他的根據是,晚上去看中國的高樓大廈,燈都是黑的,說明中國有很大的房地產泡沫。他說:“中國在實物資本、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方麵充斥著過度投資,空蕩蕩的機場和高鐵、沒有出口的公路、成百上千個龐大嶄新的中央省級政府大樓、‘鬼城’、預防全球鋁價上漲而新建好但未開工的煉鋁廠,等等,無不是中國過度投資的證明。”於是,他有了上麵的預言。2013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這前一大半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方麵的變動,也凸顯出了當前中國麵臨的幾個最為棘手的幾個問題。分別是:企業轉型的問題、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及其引發的各種問題。那麼接下來就讓我結合國內如今的經濟形勢給大家詳細分析下為什麼中國正處於這三大難題中。

一、企業轉型

以數字化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應用以及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然到來。這場新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二是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這兩大特點都會使傳統的、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製造業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種可能的趨勢是,過去為追逐低勞動力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會很快轉移回到發達國家中去。最新一些調查顯示,已有近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工廠從中國遷回到美國。把“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又“內包”會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趨勢。而近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過去重來沒有過的勞動力短缺。這兩年農民工工資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製造在傳統的工業領域已經越來越不具有競爭力。而在新興領域中,由於大量的外資企業要遷回本國,這將使中國製造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

麵臨著如此大的壓力,目前中國也在著重調結構轉方式,致力於淘汰落後的傳統產業,打造一個寬鬆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更多的人創新創業。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有著很多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因此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要從金融抓起。在此過程中,可以從四方麵引導資金流向亟待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領域。一是引導銀行信貸向政府部門所支持的部門傾斜。如:在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時,銀行可在差別存款準備率,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方麵得到一些寬鬆優惠政策。二是政策鼓勵通過發行債券來為所支持部門提供融資。如: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和三農專項金融債。三是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準入,增加市場參與者,以實現為政府所支持部門提供融資目的。如: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準入標準;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試點擴大至全國。四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步伐,更大程度由市場決定資金價格。通過市場價格機製,將資金配置到具有經濟效益,能夠創造就業的企業中去。除了金融機構要對企業轉型中所需的大量長期資金給予提供外,還需要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的知識做好準備。而勞動者則需適應大跨度的技能變化。這些都需要中國加強自主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