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對超聲波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些超聲波包含了數量繁多的頻率段,但總的頻率跨度並不大,總是在200000—300000赫茲之間徘徊,也就是說這些超聲波是由無數個非常接近的單一頻率組合成的。華夏之所以用無數個來形容,是因為組成個數太多了,初步估計有上千億個。難道是每個星際沉埃都各自發出頻率非常接近的超聲波?
這個問題不是重點,重點是減速穿過這片塵埃區還是轉向避讓?兩者都不是華夏想要的,但必須立刻做出選擇,因為時間隻剩下130分鍾了。華夏最後決定轉向,因為減速時間未必夠,而且在塵埃密度未知的情況下穿越是有很大風險的,而避讓最多浪費一些時間而已。
華夏即刻開始轉向,飛船開始慢慢偏離那團黑雲,5度夾角足夠和它交錯而過了,華夏總算鬆了一口氣。但是好景不長,華夏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但是探測器發回的數據明擺著,那團黑雲居然也跟著轉向了。
華夏又把飛船轉回來,華夏不相信一塊自然物會老是跟著自己,但是事實出乎華夏預料,黑雲也轉了回來,看樣子它是認定飛船這個目標了。難道它是一塊有意識的雲?
華夏派遣左右方向的兩台探測器前往現場查看,要看看它是何方神聖,華夏在心裏自語。35分鍾後,探測器發回一段近距離拍攝的紅外線視頻,不過這段視頻隻顯示了十幾秒鍾就斷掉了。這不是暫時中斷,而是徹底黑屏了,再也沒有恢複,也就是說,華夏失去了和探測器的聯係。
華夏再次發送連接訊息,但是不論如何聯係,前方探測器都毫無反應,如同石沉大海一般,這隻有一種解釋,探測器損壞了。華夏立刻利用飛船電腦強大的計算力展開分析。
太空裏除去人為因素,能夠導致設備損壞一般有兩種情況:能量密度較大的粒子流(也叫星風)或者突然出現的隕石群,不過射電望遠鏡隻發現了一片模模糊糊的東西,難道那不是星際塵埃,而是能量等級較大的星風?
星風是恒星爆發時外層氣態物質拋向太空的高能粒子流,這種粒子流一旦超越逃逸速度就會掙脫恒星引力向宇宙空間散發開來。如果星風能量強勁,將導致飛船電子線路燒毀。為了確定真相,華夏立刻調集上下方向的探測器趕往事發地再探究竟。
從發回的影像來看,剛剛到達目標附近的探測器受到了強烈電磁幹擾,圖像抖動得厲害,但仍然可以看出那是一團雲樣的東西。那團東西迎著飛船而來,像滴進清水的一大團墨汁向飛船蔓延,邊界處左衝右突,東拉西扯,但始終連成一體,就像一團不斷變換形狀的黑色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