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我省文化體製改革的調研與思考(1 / 3)

對我省文化體製改革的調研與思考

特稿

作者:省文改辦調研組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十二屆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文化體製改革工作,2014年,省文改辦先後深入省直宣傳文化係統各單位、有關國有文化企業,對我省文化改革發展工作近年來進展情況和取得成效進行了摸底調查,督促檢查。與此同時,又赴西藏、安徽、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圍繞我省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當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針對性地進行了解和交流,以期不斷理清思路,明確方向。

一、全省文化體製改革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製改革。黨的十八大之前,基本完成既定的“八項改革”任務。黨的十八大之後,繼續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工作,推動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特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藝精品創作力度進一步加強,不斷形成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和氛圍。

(一)文化體製改革深入推進。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麵深化改革的要求,製定出台了《青海省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實施意見》,並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印發實施。製定印發《青海省2014年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工作要點》《青海省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先後召開省文化領域專項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和省文化體製改革工作會議,對全省新一輪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工作提出安排部署。第一批14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包括列入第二批改革任務的《雪蓮》期刊)全部完成轉企改製,內部管理進一步規範。青海日報社經省委研究,恢複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積極推進發行體製改革。青海廣播電視台進一步優化媒體資源配置,積極開展跨省合作,探索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突破困境成效明顯。西寧廣播電視台組建成立,內部改革進展順利。

(二)轉製文化企業煥發新活力。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深入推進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藝術創作生產實現企業化運行,經營效益不斷提高。2013年,演出1134場,營業收入1177.9萬元,實現淨利潤220.8萬元。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轉製後經營業績不斷提高,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6084萬元,實現淨利潤1237萬元,是2011年的兩倍多(2011年為605萬元)。省廣電網絡公司不斷強化內部改革,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繼續鞏固全省有線電視網絡整合,推動數字化整體轉換、省級光纜幹線建設、城域網雙向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全年有線電視網絡營業收入達到2.54億元,實現淨利潤1889萬元。省新華發行集團2014年銷售收入2.3億元(2005年不足1億元),實現淨利潤611萬元(2005年為負值)。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由1座影城發展為3座,同時整合全省影院資源,成立青海三江源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完成營業總收入1560萬元,實現淨利潤117萬元。

(三)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不斷推進。積極推動文化新聞出版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依法先後4次清理、下放、取消和承接行政審批事項34項,其中,取消18,下放7項,承接文化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項目8項,修改1項。截至目前,確認保留的省級文化新聞出版行政審批事項34項。對經清理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通過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公開,進一步規範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能,切實做到依法審批、高效審批、責任審批、廉潔審批。

(四)公共文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0.57億元,實施了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文化進村入戶、農(牧)家書屋、寺廟書屋、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等多項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落實免費開放專項資金2.38億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順利推進,全省“三館一站”全部免費開放,城鄉文化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力推進村村通(戶戶通)等工程建設,2013年,共爭取各類專項資金6.44億元(同比增加108.8%),完成村村通工程4.6萬戶(累計14.6萬戶),戶戶通工程8萬戶(累計50萬戶),均提前2年超額完成我省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公益性電影放映5.5萬場次,觀影人數達445萬人次,超額完成任務。截至2013年底,全省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74%、96.93%,較2012年分別提高1.6和0.6個百分點。西新工程順利完成第四期任務,全麵實施第五期任務。

(五)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逐步繁榮。圓滿完成全國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申報工作,我省3件作品獲獎,創曆屆新高。舉辦我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對27件作品予以表彰獎勵。全省創作完成大型劇目35台,少兒京劇《藏羚羊》、民族歌舞《熱貢神韻》分別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和資助劇目,雙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彙演劇目金獎和第十屆中國藝術節(2013年)文化劇目獎。省演藝集團組建後策劃創作、修改劇目6台,市場化運作多媒體舞台互動劇《藏舞京典》、《環球夢之旅》,在全國巡演近百場。影視紀錄片《青海湖·天鵝湖》、《藏族姑娘的成人禮》和原創動漫《尋找智慧精靈》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電影藝術節(2013年)均獲一等獎。大力推進廣播影視作品創作,製定《影視精品創作獎勵試行辦法》、《年度影視劇本扶持獎勵辦法》。2013年,表彰14部優秀影視劇本,確定了11個創作選題,6部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獲得單片拍攝許可。廣播電視作品在眾多獎項評獎中取得優異成績,2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6件作品被評為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影《無手教師》、《次洛的青海湖》、《老狗》、《太陽總在左邊》在國際國內電影節獲獎;青海廣播電視台《花好迎來了春天花兒小調晚會》在全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及春節特別節目評選中被評為一等獎,《歡樂童年 安全成長》獲得2012-2013年度全國電視法製節目優秀評析創新節目三等獎;果洛電視台《即將消逝的雪山》獲得《記錄·中國》創優評析人文(自然)二等獎。

(六)特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形成了以工藝美術產業為龍頭,歌舞演藝、藝術培訓、音像製品、動漫遊藝等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8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單位)、園區、示範戶84個。培育出一批名牌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其中“八瓣蓮花”工藝品、“藏羊”地毯、“布哈拉”民族服飾、“寶光”金銀首飾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各地區結合各自實際積極打造文化品牌,“一地一品”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與4家銀行形成合作關係,累計發放文化產業貸款超過32億元。“十二五”規劃建設的27個文化產業園區,已開工23個,累計投資21.6億元。西寧城南文化產業聚集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涵蓋我省西寧、海東及6州的30縣(市),規劃了23個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29.08億元。據省統計局報告顯示,2012年全省實現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5.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8%,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GDP增速(可比價)8.5個百分點,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