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沒有像樣的教室,把一個好好的榨油坊改裝了。那些年,大隊用傳統的木榨香油,“嘿喲嘿喲”的榨油號子低沉有力、撩撥心弦,黃燦燦清亮亮的香油扯線般流個不停,尤其那股濃鬱醇香的香油味,嫋嫋婷婷纏繞在村莊的上空,久久不散,潤澤著我們饑餓的歲月和幹瘦的村莊。

那一回,大隊部是下了大力的,那些油光發亮厚厚的榨木和寬寬的木門,他們毫不心痛,拆下來做了我們上課用的黑板和課桌椅。課堂上,一個個白色的方塊粉筆字,是我們眼前的一片光明,指引著我們一路探秘,一路向前。老師在講台上講:鄉村隻要有知識的光,孩子們的心靈就不會暗;鄉村隻要有孩子們的心靈之光,就不會孤獨。那時,我們不懂。不過我想,大人們是懂的,老師是懂的,奶奶是懂的。

夜晚走山路,舉一個火把,心裏亮堂堂。奶奶站在進山的路口,把火把遞給一個個認識不認識的過路人,高聲地長長地大喊一聲,給人壯膽,給人熱情,給人力量。奶奶總是說,心裏亮堂堂,你的夜就不會黑;心裏亮堂堂,黑的世界也會漸漸白。鄉裏鄉親,熟人朋友,認識不認識的,走我們那兒的山路,都隨時找得到火把。就是一下子找不到人,進山路口的樹上總是事先預備有火把、柴火和火柴。凍了時,先燒點柴火暖暖身,再“喲嗬喲嗬”大喊一聲進山,保管隔老遠的村子裏總會有人替你長長地應和一聲。

難怪,好多年後,外鄉人總還讚說不已,說我們善塘村的人,善良,熱情,有情有義。善心如光,照亮人前行。情義無價,相逢月下笑。

懂了,這個時候也許是真懂了。懂得爹娘的真情目光,懂得老人的智慧眼光,看懂鄉村的大愛陽光,讀懂鄉村的美好月光,年輕人才算真正長大了。然後,帶著爹娘的目光、老人的眼光和鄉村的日光月光,不管南在南方,不管北在北方,不管海角天涯,不管夜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長,總能夠走向成功的彼岸,探詢生命的真諦。

鄉村的光,看得見,摸得著,有聲響,有色彩,甚至還像人一樣,有情感,有道義,有生命。

我記起一首歌有這麼幾句:“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把每個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坦蕩是光/像男兒的胸膛/有無窮的力量如此的堅強”。那令人振奮的旋律,讓我無比動情,讓我憧憬無限。

我猛然醒悟,這麼些年,自己總是一次次回到故鄉去,在故鄉的土地上走走,在故鄉的星空下望望,在故鄉的陽光中翻曬,在故鄉的晨曦裏看著生命出發……隻有在這裏,我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鄉村的光,然後能夠“有無窮的力量如此的堅強”回到城市深沉的夜中去。

(《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