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江媽媽也表現出驚訝的樣子,“什麼作業還沒寫?這還了得,明天非得挨老師批!”但絲毫沒有責怪孩子的意思。江媽媽非常清楚,此時要是責怪孩子,孩子很容易做出自我保護性的反應,百般辯解。此時隻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夠了。看著兒子急得哭鼻子的樣子,江媽媽先是體諒安慰,然後引導孩子:“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哭不解決任何問題,關鍵是要想想該怎麼辦才是。”得到安慰和體諒的小飛心情也隨之平靜了許多,可具體又該怎麼辦呢?
“現在有兩個辦法:一是現在寫作業,遲睡一會;二是明早早起兩個小時寫。你自己選擇吧?”江媽媽說道。
其實他們兩口子最希望的是第一方案,可要是直接提出要求的話,孩子就會有被迫之感,要是在用權威推行自己的主張,效果會更差,這樣不僅容易引起反感,效果低下,經常如此還會造成厭學。因此絕對不能去要求孩子。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做決定,這樣孩子才會自發主動去做。這也就提出二選方案的原因。
小飛又很自然地進入到了江媽媽的思路中,在一、二方案中,小飛猶豫了一陣後便選擇了第一方案。因為二方案是孩子從來沒有做過的,一方案較符合以往的習慣——都是睡前寫作業。江媽媽自然是100%尊重兒子的選擇。
那麼接下來他們會陪兒子一起“加班”嗎?
當然不會。因為江媽媽比任何人都清楚“陪寫”的後遺症。當然,他們的道行也還沒有修煉到躺到床上呼呼大覺的程度,一直等兒子把作業寫完,書包收拾好,燈熄滅才安然入睡。
通過這次教訓讓小飛深刻地認識到了回到家首先寫作業的重要性,一連幾天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把作業寫完後再去踢球。當然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後來又反複過兩三次,江媽媽如法炮製撥亂反正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忘記寫作業的事。
要點提示
一、要客觀認識到陪孩子寫作業的三大後遺症
一則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二則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三則還會造成分心。
二、讓孩子認識到放學後第一件事是寫作業
這一步非常重要,要在孩子頭腦中早早就樹立起這一意識。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三點:
1.告訴孩子每個好孩子回到家裏第一件事情都是先寫作業。
2.這樣才能開開心心地玩、吃東西。
3.這樣才能學習好,考出好成績。
然後再給孩子舉一些小朋友的例子。
三、隻在頭兩個星期陪一下就可以了
目的有二:一是孩子對寫作業的流程及規規矩矩還不清楚,家長需要做一些介紹及指導;二是給孩子一個心理依托,以平穩過渡。兩個星期過後就要開溜。
許多家長可能會發愁說:長期以來我一直都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的依賴心理已經形成,要是不陪的話,孩子還不行,這該如何是好?
其實,這也大可不必擔憂。對孩子寫作業依賴問題,可以采取逐步撤出的辦法。在孩子已經進入寫作業狀態後,悄悄開溜。孩子喊的時候再回來,就這麼慢慢地撤出,通常用上一兩個月時間就可以整個撤出。
四、剛撤出後一段時間要注意提醒孩子寫作業
此舉目的有二:一是進一步加深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的意識;二是讓孩子逐步養成這一習慣。
具體要注意兩點:
1.應用提醒的方式進行:寶寶現在該幹什麼了呀?切勿用命令式的口氣,這會引起反感,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寫作業產生厭惡情緒。
2.還要逐步讓孩子認識到放學回家後首先寫作業的好處。在與孩子交談中要注意用提問的方式:為什麼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要寫作業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寫作業有什麼好處呀?
五、在孩子忘記寫作業時要理性處置
一兩周後就不要再提醒了,以免孩子依賴和反感。這個時候孩子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亂套。此時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理性處置。上述江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家長隻要把握好上述五要點,保管自己的孩子也能從小學一年級就養成自覺寫作業的良好習慣。
說到這,有家長可能會說:問題是我的孩子一開始就沒有養成放學回家先寫作業的習慣,經常玩得天昏地暗後才想起寫作業。為此也不知道挨了訓,受了多少打,還還是老樣子,這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