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一直到2014農曆新年前的半個月,胡鬆勤一直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1月中旬,作為溫州市首個電子政務雲計算平台工程(一期)——甌海區電子政務雲計算平台建成,並開始正式運行。而胡鬆勤,作為甌海區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正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本刊曾先後兩次通過書麵和電話方式對其進行采訪,下麵是問答實錄。希望藉此與讀者分享甌海政務雲建設的點點滴滴。
《中國信息化》:甌海區在發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讓IT資源雲化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
胡鬆勤:建設甌海政務雲,主要目的是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集約化與資源共享。具體來說,首先是有利於降低政府信息化的成本,減少人力物力的重複投資;其二是有利於加強管理政府投資信息化的集約化建設,為後續的數據整合和共享打下基礎;其三是有利於提高政府IT設施的部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中國信息化》:有平台而應用無法跟上,讓很多政務雲陷入尷尬境地。這點上,甌海是如何做的?
胡鬆勤:甌海區自2004年正式啟動建設電子政務工程以來,堅持“資源整合”這一根本原則。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做到了全區電子政務的三統一,即“網絡平台統一,基礎平台統一,服務平台統一”,我區在電子政務集約化建設方麵已經初具規模。正是在這樣大整合、大統一的背景下,甌海區的政務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具體來講,一是爭取領導重視,確保政策和資金到位。二是規劃科學合理,確保建設穩步推進;三是加強隊伍建設,確保應用推廣取得實效。
《中國信息化》:從目前甌海的情況來看,區級的政務雲平台在縱向序列中是最小雲單位,那麼未來要如何應對來自溫州市、浙江省的平台對接需求?
胡鬆勤:甌海區的政務雲,主要是服務於我區電子政務的集約化建設,為今後的大數據融合做準備。目前我區雲計算平台已接入應用40多個,涉及到OA辦公、門戶網站、各部門業務係統等應用。我們通過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手段,確保各個應用能獨立運行、安全隔離。在服務好我區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可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與上級政務雲對接。自從2008年接入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以來,我們經過多方測試,已具備對接網絡的基本條件。
《中國信息化》:在甌海啟動電子政務雲之前,全國已經有一些城市已經走在了前麵,甌海的方案是否參考借鑒了其他城市的某些經驗?甌海方案的創新點在哪裏?這也是溫州的第一個政務雲,未來是否會成為全溫州的樣板?
胡鬆勤:作為溫州市首個區縣級的政務雲,我們在建設過程中,也充分借鑒和參考了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平台建設技術與經驗,力求做到“理念領先,技術成熟,服務一流”。2013年,甌海行政中心搬遷,我們把握機遇,利用行政中心搬遷契機,在資源整合上再出重拳,整合所有部門的機房(除區教育局之外),實現全區部門單位硬件資源的大統一。在此基礎上,我們啟動政務雲建設,將電子政務的集約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起點。我區的電子政務建設走在全市各縣市區前列,這次又率先啟動政務雲建設,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和國內領先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已初見成效,我們有信心把溫州市首個政務雲建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