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給孩子的禮物(3)(2 / 3)

“我們家開的店一天24小時營業,一直開到我出生的那年。”他享有聲譽的兒子——馬裏奧·科摩日後回憶說,我父親以賣他在大清早為建築工人做的三明治,以及為那些在街道對麵的工廠裏值夜班的工人們準備的點心來維持生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他的孩子們而做。

在1982年,馬裏奧.科摩第一次成功地參加紐約州州長的選舉。在大選的前一天夜裏,已經筋疲力盡、睡意蒙矓的他回憶起自己的爸爸,頓時感到渾身洋溢著力量。

兩年後,他在《馬裏奧·科摩的日記》中寫道:我在抽屜裏麵的紙張中翻找鉛筆的時候,找到了我父親的一疊名片。其中有一些是我們特意為他製作的,而他也以上麵的內容而自豪。爸爸從來沒有在任何情況下給別人名片,但是他卻喜愛擁有它們,他在一個用金子做的小畫框裏放了一張,這個畫框利用紅色的天鵝絨做背景。他把小畫框掛在自己的床附近的衣架上。現在,我媽媽也有了一張,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一個裝有瓷器古董的櫥窗裏。父親很習慣於麵對艱難的情況,幾乎是任何艱難的困境。但是,有一個獨特的畫麵突然映入了我的眼簾。

“我們是從商店後麵搬遷到豪爾斯塢的,起初,我們擁有自己的房子,甚至在房子周圍還有幾塊地,裏麵種了樹,這是惟一的一點綠色。這樹已有40英尺高了。”

豪爾斯塢是在山區,我們的房子坐落在高於大馬路10~15英尺的地方,那片綠色的“海洋”,威嚴壯麗得像一個哨兵,挺立在我們家園的一角。在我們搬到那地方後不到一周,就下了一場非常可怕的暴風雨。那天晚上,我們從店中回到家裏的時候,看到那棵樹幾乎被狂風連根拔出了地麵,向前傾斜著,它的“大鼻子”(指樹梢的形狀)快要垂到瀝青路上去了,弗蘭基和我對樹木一無所知,盡管我們整天爬到樹頂愉快地玩耍。我們的心沉了下來,但是父親的心情不是如此。如果他的腳後跟沒有受傷,他也許有5英尺3英寸高;如果他每頓都吃得飽,他也許有155磅了;如果他的眼鏡清晰,也許他能夠看到遠處的一排排房屋。但是,他要比弗蘭基、我、瑪麗和媽媽我們4個人的總和還要高大,還要強壯。

我們站在街道上俯視著那棵樹。天開始下起雨來,我們等了2分鍾,在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後,他鄭重地宣布:“好了,我們決定把它拉起來……”“你說什麼,爸爸?它的根都露出地麵了。”“不要再說了,我們決定把它拉起來,它將會繼續成長的。”我們不知道應該跟他說些什麼,他已經決定去做這件事了。

我們跟著他,走到屋子裏,取來繩子,我們把繩子拴在倒在瀝青路一端的樹枝之上,然後,他站在房子旁邊和我一起拉繩子,弗蘭基站在雨中的街上幫忙把這顆蒼天大樹拉起來,幾乎沒用多少時間,我們就把它扶了起來。

雨一直下著,爸爸在樹根所在的地方挖了幾下,使樹坑逐漸變寬,把樹根一點點穩妥地放在坑裏麵,然後我們用鐵鍬鏟些泥放在根上,又搬了塊巨石放在上麵,以使樹站立得更加穩固。爸爸又在地上栽了一塊木樁,用繩子把樹幹和木樁捆在一起。大約兩個小時過後,我們看了看這棵大樹,這顆曾經跌倒過的大樹,在繩子的幫助下又重新站了起來。父親說:“不用擔心了,它又開始生長了。”

想到這個場景,我又看著那張名片,體會著父親的教導。我快要哭了。

我把爸爸的名片鄭重地放到了抽屜裏麵。現在,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大選中去。

教子點滴

人人都會跌倒,都有挫折經曆,也都會感到沮喪、灰心,但隻要心存站起來的信念,鍥而不舍,就定會實現目標,這世上似乎沒有永遠的“不可能”。對於孩子我們不必絞盡腦汁想方法防止他們“跌倒”,隻要培養孩子心中“站起來”的信念。相比從未“跌倒”的人,能重新“站起來”的才是真英雄。

自上帝把人類送出伊甸園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明白了,有生之年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不妨換一種心態看待一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吧,上帝向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也許這一切正是最好的安排。

孩子也一樣,父母隻能規劃他的童年。成人之後的經曆,是屬於他自己的。把挫折看成財富還是苦難,是重新站起來還是就此消沉,卻取決於幼年時期,父母教給他應對的態度。

高大直衝雲天的大樹,誰曾想到,它以前曾跌倒過。

粗糙的音箱

尼森想要參加學校的音樂比賽,需要一個音箱。他找父親商量,可是父親卻說:“很抱歉,兒子,我們沒錢。”

“爸爸,可是沒有音箱,我就不能參加比賽!”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尼森有些沮喪。因為他喜歡音樂,同時擁有一把挺好的吉他,惟獨沒有音箱。而他必須有一個音箱,否則就不能上台表演。所以,爸爸的話剛出口,難過就湧上了尼森的心頭。